资源描述:
《马克思的上层建筑概念_一种文本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5哲学研究62001年第11期)马克思的上层建筑概念:一种文本分析胡为雄对马克思的上层建筑概念进行文本分析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只有从马克思的原始文本出发、在原始语境中分析马克思对上层建筑概念的使用,分析马克思在长达30余年的使用过程中上层建筑概念的含义有过什么样的变化,其意义中心发生过什么样的转移,才能对这一概念有真正的理解。下面就从文本出发来考察马克思是怎样具体使用上层建筑概念的,在使用过程中赋予了这一概念以何种不同的意义。一从历史过程看,在1845年至1879年的34年间,马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至少有十次使用了上层建筑概念并对之进行论述。1.184
2、5-1846年,马克思在5德意志意识形态6中,在论述市民社会这种随同资产阶级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0及其作用时,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上,即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意义上首次使用了上层建筑概念,并将这一概念规定在意识的范围内,所指的是)种/观念的上层建筑0。该书写道:真正的市民社会只是随同资产阶级发展起来的;但是市民社会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1卷,第130-131页)马克思在/观念0的意义上首次使用上层建筑这一概念的同
3、时,也在同一书中正确地揭示了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由此可见,事情是这样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0(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1卷,第71页)不过,马克思在这里使用/政治关系0、/政治结构0概念时,与使用/上层建筑0概念是毫不相干的。并且在往后的几年内,马克思及恩格斯在一些重要著作如5共产党宣言6中亦使用过/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0、/政治统治0、/公共权
4、力0、/政治权力0等概念,也提及了/社会意识0、/意识形式0等等,(同上,第277、292、294页)但这些概念都没有与上层建筑概念发生联系。172.1851-1852年,马克思在5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6中第二次使用了上层建筑概念。他是在分析立宪共和国或议会制共和国存在时期共和党人和保皇党人之间的斗争时,仍然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来使用这个概念的。马克思在书中写道: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
5、。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如果奥尔良派和正统派这两个集团中每一个集团,都硬要自己和别人相信它们彼此分离是由于它们对两个不同王朝的忠诚,那么后来的事实所证明的却刚刚相反,正是它们利益的对立才使得这两个王朝不能结合为一。正如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把一个人对自己的想法和品评同他的实际人品和实际行动区别开来一样,在历史的战斗中更应该把各个党派的言词和幻想同它们的本来面目和实际利益区别开来,把它们对自己的看法同它们的真实本质区别开来。(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1卷,第611页)这里,马克思首先注重的
6、是社会物质生存条件、各阶级不同的占有形式,认为是整个阶级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构成了各种意识。明显可见,马克思这里的上层建筑一词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比在5德意志意识形态6中所赋予的更宽泛,不仅有思想方式,有人生观,还有情感甚至幻想,它们具体与/旧日的回忆、个人的仇怨、忧虑和希望、偏见和幻想、同情和反感、信念、信条和原则0等等相联系。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不仅否认那些/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0旧的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0的唯心主义观念,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奥尔良派和正统派的矛盾和彼此分离不是由于它们对
7、两个不同王朝的忠诚,而是由于/它们利益的对立0。总的说来,上层建筑一词在这里用来概括为利益所决定的精神因素,主要包括人的思想方式、人生观、情感及幻想等。31与5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6这部政治分析著作中的用法不同,马克思在1859年写成的53政治经济学批判4序言6中第三次使用上层建筑概念时,所取的是/法律的和政治的0结构意义。他在序言中明白写道: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
8、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