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同古城的历史变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同古城的历史变迁相比于三朝古都北京,大同古城的历史变迁就要逊色不少,但对于研究古城变迁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大同古称平城,或称云州、云中,建城历史悠久,曾为北魏京师,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古城位于大同市城区和南郊,自秦汉建立城邑至明清以来,城市的名称屡有变化,城市布局和规模也因政治需要或军事防御有所损益,但其位置却未发生大的变动,这在我国城建史上是不多见的。大同属于古今重叠型的城市,早期城址遗迹大多被晚期城址和现代城市叠压或打破,给考古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早在20世纪40年代
2、日本学者水野清一就对北魏平城作过考察和研究[1]。文化大革命后,进一步的城市考古工作逐渐展开,历史时期地方城址的调查就是从大同城开始的[2]。80年代以来,省、市文物部门和当地学者作了许多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①。2004年8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与市博物馆联合组成平城考古队②,全面启动北魏平城遗址的调查和发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入手,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可以搞清大同古城从秦汉至明清时期分布范围及其演变规律。一、秦汉时期的县邑秦汉时期的平城是雁门郡所辖的县城,属并州刺史部。西汉中后期,在此设
3、置了雁门郡东部都尉治所,驻有边兵,抗击匈奴,平城成为北边长城内的军事重镇。汉代以来,平城的名称屡变,但其附近白登山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因此,平城的位置可依据与白登山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来判断。1984年4月,市博物馆在大同城东东王庄西北发现的北魏元淑墓,北距马铺山9.75公里,志文中“葬于白登之阳”的记载,为白登山的确切位置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墓葬材料和众多的史料无可辩驳地指明了白登山即今马铺山,印证了秦汉平城县遗址在今御河西岸,距马铺山西南七里的操场城及其周围一带。二、北魏前期的都城(一)宫城北魏平城的宫城即汉平城
4、县城故址,道武帝自盛乐迁都平城,太武帝“截平城西为宫城”,所指均为秦汉时期的平城。拓拔猗卢曾以故平城为南都,并对破损的城垣作了修缮,迁都时城垣现状相对较好,北魏的宫城实际上是利用了汉平城原有的城垣。道武帝迁都伊始,便对宫城进行了大规模的营建,宫城建设是从西宫开始的,天兴元年至六年(398—403年),先后建成天文殿、太庙、太社、天华殿、西武库、中天殿、云母堂、金华室、西朝阳殿等。天赐元年(404年)冬十月筑西宫,应是在旧城垣基础上对西宫城垣作了增筑,在宫城中部修筑了城垣作为西宫的东墙,城东预留了东宫建筑用地。道武
5、帝在世时,就开始营建东宫,修筑了紫极殿、玄武楼、凉风观。太武帝即位后,改建原来的东宫为万寿宫,修建了永安殿、安乐殿、临望观、九华堂。延和元年(432年)七月筑东宫,也是对旧城垣进行修筑,按《南齐书·魏虏传》载:“截平城西为宫城,四角起楼,女墙,门不施屋,城又无堑⋯⋯伪太子宫在城东,亦开四门,瓦屋,四角起楼。”说明北魏宫城是在汉平城原有城垣的基础上,建造了两个各自独立却自成一体的建筑单元,即由西宫和东宫组成的宫城。(二)外城平城的外城,又称内城、中城,由于都城建设,前后有所变化。据史料载,天赐三年六月,“规立外城,
6、方二十里,分置市里,经涂洞达。”[7]太祖纪此时仅对外城作了规划并未建设,相对宫城而言,称作外城。太延五年,“柔然敕连可汗闻魏主向姑藏,乘虚入寇⋯⋯至善无七介山,平城大骇,民争走中城。穆寿不知所为,欲塞西郭门,请太子避保南山。窦太后不听而止。”[11]这时虽修筑了郭城城垣,还没有完成,相对于宫城和郭城,称外城为中城。说明郭城环绕于内城的周围,或者说郭城是中城外围的一道防御屏障。“欲塞西郭门”可以肯定宫城在郭城的里面,塞筑西郭门可暂保宫城安全,如果宫城不在郭城内,那么塞筑西郭门对于宫城的安全无补,说明当时的平城防御
7、设施没有完全建好,城墙也没有想象的坚固。太和十五年,“十有二月壬辰,迁社于内城之西。”[7]高祖纪下通过大规模的改造和营建,平城的建设基本完备,对于宫城和郭城而言,外城便被称为内城。(三)郭城北魏平城的郭城,《魏书·太宗纪》载:“泰常七年(422年)秋九月辛亥,筑平城外郭,周回三十二里。”《北史》、《资治通鉴》也有相同的记载,说明明元帝泰常七年修筑平城外郭是可信的。1995年5月,大同市东南3里柳航里一带,发现一处建筑遗址[15]。文物钻探表明,遗址为圆形,直径达290米,周围环绕圜形水道,东、南、西、北有凸字形
8、夯土台基,中央是边长43米的夯土台。北魏平城时期,拥有圜形水道的大型建筑只有明堂。《水经注》对此作了精彩的描述:“明堂上圆下方⋯⋯下则引水为辟雍。”关于明堂位置的叙述,如浑西水“郭南结两石桥,横水为梁,又南迳籍田及药圃西,明堂东”。如果平城外城的位置考证不错,按《礼记正义·明堂位》,“淳于登曰:明堂在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平城郭城的南墙应在明堂和外城南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