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夫兰克-赫兹实验讲义.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代物理实验——夫兰克-赫兹实验实验室:千墅302泉州师院物理实验中心郑世燕实验一夫兰克-赫兹实验[目的]1测定Ar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证明原子能级量子化;2分析灯丝电压、拒斥电压等因素对实验的影响;3了解计算机实时测控系统的方法。[仪器和用具]1智能夫兰克-赫兹实验测试仪(ZKY-FH-2)2微型计算机(中柏电脑)3激光打印机(hp)[实验原理]1玻尔原子结构理论。理论的两条基本假设是:①定态假设。原子系统中存在具有确定能量的定态E1、E2、E3„,原子处于定态时,电子绕核运动不辐射也不吸收能量。②跃迁假设。原子系统从一个定态过渡到另一
2、个定态,伴随着光辐射量子的发射和吸收,EhEE,其中h为普mn朗克常数,为光辐射频率。一般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1-1所示。2原子的跃迁、激发电势和能级差。原子在正常情况下处于低能态(即基态),当原子吸收电磁波(光)或受其他粒子碰撞而发生能量交换时,可由基态跃迁到能级较高的激发态,所需的能量称为临界能量。本实验是Ar原子受电子的碰撞,原子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如果电子能量(动能)大于临界能量时,则碰撞过程中电子将转移给Ar原子跃迁所需的临界能量,而电子动能减少,这种碰撞是非弹性的。用公式表示即:对Ar原子来说EEEeu,
3、其210中E1为基态能量,E2为激发态能量,△E为Ar原子系统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能级差,u0为Ar原子第一激发电势。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测量其他元素的第一激发电势及相应的能级差。图1-1:一般原子的能级示意图3夫兰克-赫兹管中被加速电子和Ar原子能量交换的规律性。如图1-2所示在充氩的夫兰克-赫兹管中,电子由阴极K发出,阴极K和第一栅极G1之间加上约1.5V的加速电压VG1K及与第二栅极G2之间的加速电压VG2K使电子加速,在板极A和第二栅极G2之间可设置减速电压VG2A,其第一栅极G1与阴极K之间,其作用是消除空间电荷对阴极散射电子的影响
4、。实验装置的巧妙之处在于收集电子的极板A到栅极G2之间加有一定的反向VG2A,对碰撞后的热电子进行筛选,称为“拒斥电压”(或“筛选电压”)。管内空间电位分布如图1-3所示:当灯丝加热时,阴极的外层即发射电子,电子在G1和G2间的电场作用下被加速而取得越来越大的能量。但在起始阶段,由于电压VG2K较低,电子的能量较小,即使在运动过程中,它与原子相1碰撞(为弹性碰撞)也只有微小的能量交换。这样,穿过第二栅极的电子达到板极A所形成的电流IA随第二栅极电压VG2K的增加而增大(见图1-4oa段)。图1-2:夫兰克-赫兹实验原理图图1-3:夫兰克-
5、赫兹管内空间电位分布图1-4:夫兰克-赫兹管的IA~VGK曲线当VG2K达到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时,有些电子在第二栅极附近与氩原子相碰撞(此时产生非弹性碰撞)。电子把从加速电场中获得的全部能量传递给氩原子,使氩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而电子却没有能量克服拒斥电压,达不到A极,形不成电流,所以板极电流IA将显著减小(如图1-4ab段)。氩原子在第一激发态不稳定,会跃迁回基态,同时以光量子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由于光频率较高看不见)。以后随着第二栅极电压VG2K的增加,电子的能量也随之增加,与氩原子相碰撞后还留下足够的能量。这就可以克服拒斥电
6、压的作用力而到达板极A,这时电流又开始上升(如图1-4bc段),直到VG2K是2倍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时,电子在G2与K间又会因第二次非弹性碰撞而失去能量,因而又造成了第二次板极电流IA的下降(如图1-4cd段),这种能量转移随着加速电压的增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若以VG2K为横坐标,以板极电流值IA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谱峰曲线,两相邻谷点(或峰尖)间的加速电压差值,即为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值。这个实验就说明了夫兰克---赫兹管内的电子缓慢地与氩原子碰撞,能使原子从低能级被激发到高能级,通过测量氩的第一激发电位值(11.55V是一个定值,即吸
7、收和发射的能量是完全确定的,不连续2的)说明了玻尔原子能级量子化。[实验内容及步骤]用计算机联机测式方式(自动)、手动方式测量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并作比较。(如遇计算机故障,以手动方式为主。)一自动操作步骤1确认已经清楚本次实验各个参数(自我提问方式4个电压,1个电流)的作用及符号。2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实验线路,确认无误后开机。3缓慢将灯丝电压、第一栅极电压VG1K、拒斥电压VG2A及第二栅极电压VG2K调至所需的电压值(以各仪器记录本封面上的数值为准!!!),预热10分钟!!!4启动电脑,并运行“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5选择菜单栏“数据
8、通讯”——“开始实验”,并输入班级、学号、姓名,选择联机测试,输入实验参数(以各仪器机箱上盖的标牌参考为准!!!),进行实验。(注:本实验要求完成多组数据,避免之前完成的数据被之后的数据覆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