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川油区储层物性及裂缝特征研究.pdf

中山川油区储层物性及裂缝特征研究.pdf

ID:57740860

大小:373.6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中山川油区储层物性及裂缝特征研究.pdf_第1页
中山川油区储层物性及裂缝特征研究.pdf_第2页
中山川油区储层物性及裂缝特征研究.pdf_第3页
中山川油区储层物性及裂缝特征研究.pdf_第4页
中山川油区储层物性及裂缝特征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山川油区储层物性及裂缝特征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7月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u1.20lO第25卷第4期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01.25No.4文章编号:1673-064X(2010)04-0058-04中山川油区储层物性及裂缝特征研究高玲,刘芊,姜兰(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瓦窑堡采油厂,陕西延安717300;2.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65;3.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

2、岩心和薄片的古地磁定向分析,以及油井注水实验结果的分析,对中山川油区长4+5一长6储层的物性及裂缝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区的主力油层以低成熟度的细粒一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储层孔隙种类较多,原生的粒间孔及次生的溶蚀孔为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储层水平和网状裂缝非常发育,具有张裂缝特征,构造型的NE向裂缝占主要地位.在区域最大主应力的控制下,人工压裂裂缝的方向主要为NE—NNE向.关键词:中山川油区;储层物性;储层孔隙特征;储层裂缝特征中图分类号:TEl22.23文献标识码:A中山川油区位于陕西省子长县西

3、部李家岔乡、度16km.河口砂坝砂体中朵状砂体发育,其砂岩厚安定镇内,属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二级构造单元,度大,储集物性好,含油显示普遍,是区域内原油富向西倾伏,坡度小于0.5。,坡降8~10m/km.主要集的最有利地区.产油层位为三叠系延长组长4+5与长6油层组,油1储层物性层砂体属于安塞三角洲沉积体系.长4+5砂体在研究区可见2支,均呈NE—SW展布.西支砂体厚度为1.1岩石学特征l5~20in,最厚达25In,展布宽度3.5~4.0km;东研究区长4+5与长6储层均主要为浅灰色含支砂体砂厚15~20

4、ITI,宽度2.5~3.0km.长6砂体油细一中粒长石砂岩.长4+5储层砂岩中,碎屑成主体厚度30~351TI,最厚处超过40in,砂体展布宽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含少量的岩屑(表1),杂基和表1长4+5、长6储层砂岩碎屑成分胶结物主要为黏土矿物和次生加大矿物,体积分数1.2孔隙特征及储层物性分别为4.79%和2.15%.长6储层砂岩与长4+5通过对大量砂岩样品分析,发现本区长4+5、类似,但杂基与胶结物含量较高,尤其是以薄膜形式长6储层的储集空问可以分为6类(表2).其中出现的绿泥石体积分数达到4.55%

5、,可以对原生孔长4+5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其次为隙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另外,长6油层中发育浊沸次生孔隙.长6油层的孔隙则由原生孔和次生孔隙石胶结物,常呈斑点状出现,可以作为长6油层的特混合而成.原生粒间孔的孔隙直径在50~100la,m征性标志¨.之间;次生孔隙包括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和石英溶收稿日期:2010-04—18作者简介:高玲(1969一),女,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主要从事采油工艺研究高玲等:中山川油区储层物性及裂缝特征研究一59一孔,孔径10~20m,浊沸石溶蚀孔变化较大,孔径中山川

6、油区储层属于超低渗储层,而影响储层渗透为3~100m;碳酸盐胶结物发育有次生溶蚀孔、晶率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孔隙之间连通较差.间孔以及裂缝等孔隙.表2长4+5一长6储层孔隙类型及含量2裂缝发育特征油层鱼王堕耋型丛堕亘坌总面孔在低渗透油层中,裂缝往往是油水运移的主要粒间孔粒内孔铸模孔长石溶孔裂缝孔其他率/%长4+56.300.580.200.500.500.308.38通道和储集空间,并且储层中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长62.700.360.390.820.030.364.64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工压裂裂缝的产出特征J

7、.因通过对4口井岩心样品的物性分析,发现-L-~4+5此,详细了解油层中裂缝的发育特征对于油田开发,油层组在不同井位的物性特征变化不大.平均孔隙度尤其是在开发中后期注水作业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为8.38%~lO.4o%,平均渗透率为(o.44~2.70)X用.10~m(3号井渗透率较大,达到2.70X102.1宏观裂缝特征m,其他3El井均在0.44×10一m左右),岩石观测油区岩心发现,目标油层中宏观垂直裂缝、平均密度为2.38~2.4g/cm。.长6油层组各单井的水平裂缝以及网状裂缝均较发育.垂直裂缝钻

8、遇率物性分布较为平均,平均孔隙度为8.95%~达到45%;水平和网状裂缝基本每口井均有发现.11.43%,平均渗透率为(0.67~1.09)×10~m,垂直裂缝长度在30cm左右,角度>80。,缝面粗糙岩石平均密度为2.37~2.40g/cm.且无充填,具开启张裂缝特征(图1(a)).岩心中最对2口井(2-34,2555)储层砂岩的压汞分析结发育的为角度<10。的水平裂缝,这些裂缝多沿岩石果显示:储层中喉道直径均值1.16~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