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718017
大小:3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9-01
《气、血、津液的形成及作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气、血、津液 参考资料: 气血津液的生成都是来源于水谷的精微,但又各有其特殊的本质。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全靠脏腑的功能活动,而脏腑功能的正常活动,又依赖气血津液为其物质基础。 这些营养物质由于脏腑机能活动而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得到补充与滋生。它们之间是互为消长,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气(一)气的生成及其作用 气的含义有二:一是指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一是指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 气的生成来源:一是与生俱来的,称“元气”,藏之于肾,又称“先天之气”。一是吸入自然之气和水谷所化生的精气,两者结合于肺,称“宗气”,藏
2、之于胸,又称“后天之气”。先天和后天之气,是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二者结合起来,名为“正气”,亦称“真气”。由于气的活动范围及其作用不同,而气的名称,亦因之而异。 “正气”为诸气之本。各种不同名称之气,都是在正气支配下发挥作用的。人体各部的功能以及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过程,无不体现于气的推动作用。总的来说,气有温胸、保卫、化生、固摄及动力等作用。 “元气”受于父母,为先天之精所化生,元气通行于全身,能激发和推动脏腑功能活动,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 “宗气”上出气道以司呼吸,下注心脉以推动血液的循环。凡言语,声音,呼吸
3、的强弱和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生理活动机能等,都和宗气的盛衰有关。 宗气中具有营养作用的部分,经肺入血,称为“营气”。行于脉道之中,运行于周身上下,表里各部,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宗气输布于体表,行于脉外的部分,称为“卫气”。宣发于体表,充盈于肌肉、膜理、皮肤之间。具有温养肌肉、皮肤,滋润废理,管理毛孔开阔和防御外邪的作用。 另有把脏腑的机能活动,称为脏腑之气,简称“脏气”。如肺的呼吸机能称为“肺气”;胃的饮食消化机能称为“胃气”。还有心气、肝气、脾气、肾气等。脾胃居于中焦,故脾胃的机能活动除称脾胃之气外,又称为“中
4、气”。它具有增强消化、吸收,升清降浊,统摄血液等作用。 (二)气的病证 气来源于脾肾,出入升降于肺,疏散发泄于肝,帅血贯脉行于心。由此可见气与五脏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某脏发病都会直接或间接反映出不同气的病证。一般临床常见气的病证,不外气虚、气滞和气逆等。 1.气虚: 造成气虚的原因,多系体质虚弱或久病失调以及各组织器官机能衰退。其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语言低微,心悸,自汗,头晕,耳鸣,倦怠乏力,食少,脉虚等。此外,脱肛、子宫下脱等,亦属气虚的范畴。 2.气滞: 气应通畅,周流全身,一旦精神抑郁,情志不舒,或因食滞,痰
5、湿郁阻,影响气机不得宣畅,均可引起气滞。其主要表现为胸痞院闷,胁肋胀痛,腹痛食减,便秘,痰多喘满等。 3.气逆: 外邪束表,邪迫肺胃或停痰留饮,积于中院或肝气抑郁,横逆犯胃,都可导致肺失肃降或胃失和降,而致气逆。其主要表现为喘咳,呕吐,暖气,呢逆等。血 (一)血的生成及其作用 血是营养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血的化生来源有二,一是来源于水谷的精微。饮食入胃,经过消化吸收,其精华部分通过脾的运化上输于肺,经心肺的气化作用,化赤而变成血。一是“血之源头在于肾”,因为肾藏精主骨生髓,精髓为化血之源。 血内的精微
6、物质,循罚;了脉道之中以滋养人体。凡皮肤、肌肉、筋骨和脏腑等,均须血液供给营养,才能维持其功能活动。故有“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等说法,这都是由于血的灌注和营养而起的作用。 (二)血的病证 血的作用主要是营养全身,血液所以能够正常运行脉中,周流不息,主要是依靠心气的推动,肝脏的调节,脾气的统摄。因此,血的病证和心、肝、脾三脏密切有关。临床常见血的病证,不外血虚、血疲和出血等。 1.血虚: 血虚是指血量不足。一是由于某种因素所造成的失血引起血虚;一是久病血虚,如脾胃病日久不愈,影响血液化生
7、而引起血虚。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舌指甲色谈无华,眩晕、心悸、气短、疲倦无力,手足发麻或脉细等。 2.血瘀: 是指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如热邪灼伤脉络或外伤等,促使血液渗出脉外,停滞于体内或局部而言。因经络受到换血的阻滞,故其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痛处不移,痛如针刺,得温暖不缓解,皮肤呈现紫斑,舌质紫暗或有痪血点。 3.出血: 出血原因颇多,凡外邪传里化热,热入血分,迫血妄动;肝胃郁热,热伤脉络,中气下陷,脾失统血;跌扑损伤等,均可出血。其主要表现为吐血、皿血、咯血、便血、尿血或耳、目、肌肤等处出血。此外,还有女子月经过多
8、或崩漏等。津液 (一)津液的生成及其作用 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其中清而稀的为津,浊而稠的为液。 津液也是由于饮食水谷所化生。饮食水谷经胃的消化,肠的吸收和脾的运化上输到肺,通过肺气的肃降,敷布于全身。一部分随卫气的运行而敷布于体表、皮肤、肌肉等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