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688360
大小:12.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9-01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构造原理(一)构造原理。IC反应器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由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5个基本部分组成。核心部分是内循环系统,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泥水下降管等组成。经pH值、温度调节及预酸化处理后的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与厌氧颗粒污泥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生化降解,该处理区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COD在此处被降解,产生的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IC反应器构造原理图1.气液分离器2.集气管3.二级三相分离器
2、4.沼气提升管5.论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设计工艺思想一级三相分离器6.泥水下降管7.进水8.出水区9.精处理区10.颗粒污泥膨胀床区11.混合区沼气气泡在形成过程中会对液体做膨胀功产生气提作用,使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液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与泥水分离被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沿着泥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污泥膨胀床区,形成内循环系统。经颗粒污泥膨胀床区处理后的污水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另一部分进入精处理区进行剩余COD的降解,提高并保证了出水水质。由于大部分COD已被降解
3、,所以精处理区的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小。产生的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被导出处理系统。泥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由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返回精处理区。二、设计工艺思想厌氧反应器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大部分研究基于高效厌氧反应器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保持大量活性污泥和良好传质)这一角度将厌氧反应器划分为三代,把IC反应器作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代表之一对其设计工艺和特点进行研究。笔者认为仅从这一角度理解IC反应器的设计工艺思想有所偏颇,并从污泥龄及水力停留
4、时间、水力流态、微生物体的聚合状态这三个角度来看IC反应器的设计工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