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684641
大小:40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31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一、实验要求(1)建立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2)分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放大性能。(3)分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频率特性。(4)分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二、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一:用NiMultisim软件验证习题2.14,2.15,分析实验结果。实验内容二:(1)建立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NPN型晶体管(QNL电流放大系数为80,基极体电阻为100Ω,发射结电容为3pF,集电结电容为2pF。用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为lkHz、幅值为5mV的正弦交流小信号作为输入
2、信号。示波器分别接到输入波形和输出端观察波形。(2)打开仿真开关,双击示波器,进行适当调节后,用示波器观察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注意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的相位关系。并测量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的幅值,计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3)建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测量电路。如图1-2所示。利用直流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集电极电压、电流以及基极电流。判断晶体管是否工作在放大区。(4)如果将基极电阻由580kΩ改变为400kΩ,再测量各项电压、电流,判断晶体管是否工作在放大区。然后将图1—1中基极电阻Rb由580kΩ
3、改变为400kΩ,再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观察输出波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属于什么类型的失真。三、实验电路原理图四、实验结果及分析2-14分析:电路图一:要求集电极电压V0=(5~7)V,通过计算可知,R1的电阻值在(2.5~3.5)千欧,R2的电阻值为5.65千欧。设置R1的电阻值为3千欧,R2的电阻值为5.65千欧,测出的VO为6.004。电路图二:将器件改为PNP管,要求电压数值不变,保证集电极电压
4、VO
5、、电流IC不变,通过计算可知,R1的电阻值为5.65千欧,R2的电阻值在
6、(2.5~3.5)千欧。设置R1的电阻为5.65千欧,R2电阻值为3千欧,测出的VO为-6.044。2-15分析:电路图一:通过计算可知,IC的电流为16.74毫安,实际IC电流为14毫安。电路中存在误差。电路图二:由图知,Ib电流为0.479毫安,所以三极管是导通的。又由Vce=-3.776<0.3V,可以推测出三极管处于饱和区。实验内容二:分析:由波形图可知,电压放大倍数为49。分析:Vbe=0.650,Ib=0.02毫安,所以三极管导通,Vce=0.894.>0.,所以三极管处于放大区。分析:当
7、R1=400千欧时,由于静态工作点的向上偏移,出现饱和失真。五、实验结论通过上机实验,对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在直流工作状态下,以共发射极接法为例(信号从基极输入,从集电极输出,发射极接地),当基极电压UB有一个微小的变化时,基极电流IB也会随之有一小的变化,受基极电流IB的控制,集电极电流IC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基极电流IB越大,集电极电流IC也越大,反之,基极电流越小,集电极电流也越小,即基极电流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变化。但是集电极电流的变化比基极电流的变化大得多,这就是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8、IC的变化量与IB变化量之比叫做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在交流工作状态下,直流偏置是为了保证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所谓的放大电路其实是一个小信号控制大信号的电路。基极回路是小信号回路,用来控制集电极这个大信号回路,原本的信号没有被放大,只是在基极回路的控制下,集电极的大信号回路模拟出了基极的信号而已。这样集电极电流被基极控制在比基极跟大的范围内变化,然后在集电极负载电阻上形成信号电压,经输出电容隔离了直流分量,输出了“放大了的”交流分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