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677240
大小:2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8-31
《药代动力学参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药代参数一、吸收溶出度:药物分子在消化道中溶解的程度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的程度绝对生物利用度最大血药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二、分布由于体内环境的非均一性(血液、组织),导致药物浓度变化的速度不同。隔室(compartment):同一隔室药物浓度的变化速度相同,均相。一室模型:药物进入血液迅速分布全身,并不断被清除。二室模型:药物进入体内后,首先快速分布于组织中,然后进入较慢的消除过程。表观分布体积(Vd)(aparentvolumeofdistribution):表征药物在体内被组织摄取的能力。表观容积大的药物体内存留时间较长。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系统药物暴露
2、(SystemicExposure)血脑屏障;蛋白结合率;分布半衰期(t1/2(α)三、消除消除(elimination):原药在体内消失的过程。包括肾(尿)或胆汁(粪)或呼吸排泄及代谢转化的总和。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constants):反映药物在体内消失的快慢。不完全反映药物的作用时间(代谢物也有活性)。半寿期或半衰期(t1/2):药物浓度或药量降低50%所需的时间。消除半衰期t1/2(β))TerminalHalf-life,EliminationHalf-life。清除率(clearance,廓清率)或肾清除率(renalclearance):反映药物或代谢物经肾被
3、排出体外的速度。相互作用一方面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产生药效、毒性或副作用,表现为药物的药理作用或毒理作用,决定于特定的化学结构,具有较强的结构特异性。另一方面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表现为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溶解性、脂水分配系数、电荷等药物分子整体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异性不强。药物吸收药物的吸收是药物由给药部位通过生物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吸收部位消化道(口服给药,口腔、胃、小肠、大肠)、呼吸道(鼻腔给药,肺)、肌肉(肌肉注射)、粘膜(栓剂)。吸收部位不同,药物被吸收的程度和快慢,有差异(静注、肌注;皮下给药,口服。)共性:药物是通过生物膜吸收的。吸
4、收过程扩散被动扩散:扩散速率与浓度梯度成正比;无特异性;无饱和性;药物分子必须具备合适的脂水分配系数。大部分化学药物是通过被动扩散途径吸收的。膜孔扩散:分子量小于100的物质。易化扩散:需转运载体的参加,有饱和性和特异性;但需要一定的浓度梯度。如细胞摄入葡萄糖、甲氨蝶呤、小肠吸收VB12。转运主动转运:扩散速率与浓度梯度无关;有结构特异性(机体所必需的营养分子如氨基酸,可作为药物转运的载体)、有饱和性;毋须具备一定的脂水分配系数;是耗能过程。离子对转运:强解离性的化合物如磺酸盐或季铵盐与内源性物质结合成电荷中性的离子对,再以被动扩散的途径通过脂质膜。胞饮作用:脂肪、油滴、蛋白质等。细胞受体
5、介导。首过效应:小肠吸收的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中代谢肠肝循环:肝脏中的药物随胆汁分泌到胆囊,再由胆囊排到小肠,最后在小肠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药物影响1、水溶性水是药物转运的载体,体内的介质是水。药物在吸收部位必须具有一定的水溶解度,处于溶解状态,才能被吸收。因此,要求药物有一定的水溶性。极性(引入极性基团可增加水溶性)、晶型(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熔点均影响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影响生物利用度。2、脂溶性细胞膜的双脂质层的结构,要求药物有一定的脂溶性才能穿透细胞膜。进得来(一定的脂溶性),出得去(一定的水溶性)。将易解离的基团如羧基酯化。通过化学结构的
6、修饰,引进脂溶性的基团或侧链,可提高药物的脂溶性,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3、离解度药物只能以分子形式通过生物膜。生物膜本身带有电荷,相吸,进得来,出不去;相斥:进不来。离子具有水合作用,药物分子体积增大,不能通过生物膜微孔。因此,离解度越大,吸收越差。离解度与药物的离解常数和吸收部位的pH有关。同一药物在不同部位的解离度不同,吸收程度不同。弱酸性药物在胃中的解离度小,易被吸收;在肠道,弱碱性药物解离度小,是弱碱性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强酸强碱药物及离子性药物,难以吸收。但是进入细胞后也难以出来。4、分子量同系列的化合物中,分子量越小,越易被吸收。口服有效的药物的分子量一般在500以
7、下。体内影响表面积、药物停留时间、pH影响药物的吸收。口腔:起效快,直接进入循环。舌下含片、口崩片。接触面积小,适合小剂量药物。胃:血液循环好、停留时间长,pH偏酸。适合弱酸性药物吸收。胃刺激。小肠:pH适中,表面积大,停留时间长。首过效应。大肠:表面积小;可进行药物转化直肠:血流较丰富,直接进入血液,避免胃肠道刺激和肝脏代谢。药物的理化性质与分布药物分布是指药物透过毛细管,离开血液循环;借助血液的流动到达作用部位;借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