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吉县淤地坝系工程效益分析.doc

山西省吉县淤地坝系工程效益分析.doc

ID:57672789

大小:4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31

山西省吉县淤地坝系工程效益分析.doc_第1页
山西省吉县淤地坝系工程效益分析.doc_第2页
山西省吉县淤地坝系工程效益分析.doc_第3页
山西省吉县淤地坝系工程效益分析.doc_第4页
山西省吉县淤地坝系工程效益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吉县淤地坝系工程效益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西省吉县淤地坝系工程效益分析刘城宏(临汾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临汾041000)摘要:通过对临汾市西部山区的吉县多个坝系调查,得出:坝系作为一种多功能的水保沟道工程措施,具有显著的拦蓄泥沙、滞洪缓洪及防洪保收效益,促进了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推动了贫困山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投资与农民个人管护,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仍是最主要的坝系建设与管护模式,建议加强淤地坝系的科学研究与监测工作。关键词吉县淤地坝系效益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B淤地坝系工程重塑了原有的沟道景观,改变了沟道泥沙沉积运转过程,淤滩漫地、削减洪峰,对区域水土流失控制及贫困山区“三农”问

2、题的解决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解淤地坝系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我们对吉县的柳沟、坡头沟、堡沟、凉水河等四条小流域淤地坝系中的12座骨干坝、20余座中型坝及100余座小型淤地坝进行了调查。1基本概况该县位于临汾市西部山区,地处吕梁山南端,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总土地面积1775km2,黄土区占总面积的2/3,属典型黄土残塬沟壑区。吕梁山脉分两支穿越本县南北,形成了清水河、昕水河及鄂河等入黄水系,造成了地形破碎、坡陡沟深的地貌形态,沟壑密度5~8km/km2,相对高差100~300m。地表覆以褐土性土,结构疏松;本区土壤侵蚀类型多样,以水力侵

3、蚀为主,主要表现为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沟床下切,年侵蚀模数约7890t/km2。6该县耕地面积1.8万hm2,总人口9.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7万人,多年平均降雨量590mm,无霜期175天,多年平均气温9℃,是一个典型的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在上世纪70年代末,该县开始在柳沟小流域进行淤地坝系建设,特别近年来,累计投资2250余万元,建成骨干坝22座,中型坝6座,小型坝170座,新增和改善沟坝地206.2hm2。在管护形式上,以集体管护为主,并推行了“护坝田”制度。2淤地坝系效益淤地坝系工程的综合效益集中表现在拦沙、径流、水资源、经

4、济效益和防洪效益几个方面。拦泥及径流效益是基础,农业开发效益是保证,防洪效益是关键。2.1拦沙效益坝系的拦沙效益主要是指骨干坝的拦沙效益。据多年观测资料分析,在黄土残塬沟壑区60%以上的泥沙来源于沟谷。因此,沟道工程可以有效地拦截泥沙,制止沟床下切,抬高侵蚀基点,其减沙作用在各类水土保持措施中占主导地位。从吉县被调查的285座治沟骨干坝工程来看,多年来拦截泥沙约0.15亿m3,节省下游清淤费约2.25亿元。以该县黄河二级支流柳沟河为例,经对流域内2#、3#和4#骨干坝多年的观测,平均单坝拦沙量2.6万m3,最大可达4.5万m3,平均单坝节省下游清淤费48.60万元,拦沙效

5、益比平均为2.0,最大可达2.4。2.2防洪和水资源效益主要表现在对区域洪水径流的滞缓和沟道常流水量的增加上。在对洪水径流的影响上,骨干坝由于库容较大,对洪水径流具有明显的拦蓄滞缓和削减洪峰的作用。以蒜峪流域骨干坝为例,建坝前该沟道曾遇洪峰流量75m3/s的洪水,而修建蒜峪骨干坝后,在相同降雨强度下,洪峰流量却减少到1.8m3/s,减少幅度达97.5%,因此,骨干坝削减洪峰流量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并集中体现在对下游耕地的保护方面,如蒜峪小流域,建坝前该沟道遭遇洪峰流量为75m3/s的洪水,下游的23hm2河川地有72.6%的粮田被洪水冲毁,粮食减产37500kg6,水毁直

6、接经济损失3.75万元;而修建骨干坝后,在相同降雨情况下,洪峰流量减少97.5%,下游河道安全无恙。由于骨干坝的高位拦蓄形成局部的上游高水位,增加了下游常流水量,一定程度地改善了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条件。如柳沟3#坝建成后,下游泉水流量增加25%,其水量除可供本村380余人的生活用水及100头大牲畜饮水外,还发展管道灌溉面积3.4hm2。因此,坝系改善了区域水资源条件。2.3经济效益坝地在水、土、肥和耕作条件等诸多农业生产条件方面的优越性,使坝系的农业种植开发收益成为坝系最主要和最直接的经济效益。该县坝地主要利用形式是玉米的种植生产。从该县乔西沟、柳沟、凉水河及坡

7、头沟的骨干坝系进行种植情况对比看:建坝后比建坝前的主作物的单位种植面积平均增产182.0kg,最高达260.0kg,增产幅度平均为39.1%,最高达52.0%,收益平均增幅为91.6%,最高达177.9%。因此,坝系建设促进了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2.4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坝地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得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主要体现在农业用地的良性增长和林业用地的增加上,其中农用地的变化主要是坝地的大幅增加与坡耕地的减少。从凉水河、坡头沟1#坝的调查情况看,一般建坝后比建坝前,农用地平均增加6.4%,最高增幅达20.0%,而同比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