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第一单元.doc

诵读欣赏第一单元.doc

ID:57653982

大小: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8-30

诵读欣赏第一单元.doc_第1页
诵读欣赏第一单元.doc_第2页
诵读欣赏第一单元.doc_第3页
诵读欣赏第一单元.doc_第4页
诵读欣赏第一单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诵读欣赏第一单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太山庙一初中“三疑三探”教学活动设计第周总第节执笔教师王红梅审核领导课题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目标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意境,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难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意境,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教法三疑三探学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具学具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盛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多有一种悠闲适意的情调,但常建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不一样,在优游自得中写诗人的心灵感悟,于禅宗佛音中净化人的心灵,跟随诗人一路行来,我们除了欣赏幽美绝世的自然风光,也时时沉浸在神与物游、情

2、与景会的心灵世界当中,今天让我们走进常建苦心孤诣为我们构建的“另一个世界”吧。(二)根据课题,结合情境,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提出1个问题计小组5分)老师预设问题: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课学习提供帮助。(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教师巡视敦促。(分钟)1.朗读指导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停顿,流畅朗读。2.整体感知破山寺指常熟兴福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细腻,意境优雅,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3.作者简介常建

3、,生卒年不详,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与王昌龄同榜。仕宦不得意,寄情山水名胜,过着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批注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其实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有《常建集》。4.理解诗意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

4、声音在空中回荡。二、解疑合探(15分钟)(一).小组合探。1.小组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巡视辅导;2.全班合探前,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小组的分工表。问题1234展示评价(二).全班合探。1.小组代表展示与评价(评价满分10分,老师可调整);2.教师点拨或精讲。品评赏析(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你读后有怎样的感受?试着将其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景物有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可谓步步有景。这些景物都幽雅、宁静、安闲,即使有鸟儿的欢腾、钟筹的声响,也只是以动村静,更增添了一份肃穆与淡然之气。使人读后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净地,心中杂念、浮躁消失

5、殆尽,不禁沉醉于这样的幽林清潭、山光花色之中。(2)诗的五、六句写作者看到优美景色后,产生了哪些感慨?这两句诗对仗非常工整,这样幽美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消除净尽。(3)整首诗诗人通过写景,领悟出了什么道理?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却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的向往之情。6、问题探究(1)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6、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3)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4)“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这种以“寂”衬“

7、音”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脱俗和纯净,抒发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语言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三、质疑再探:(3分钟)(一)现在,我们再回顾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二)本节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你对于本节的学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惑?请勇敢地提出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