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643286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29
《城市结构与形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城市结构与形态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1、城市功能:城市的活力的表示,也可以理解为城市活动的过程。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相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雅典宪章》中指出城市的四大功能是居住、工作、游息、交通。(城市功能的多元化表现为:综合服务功能、社会再生产功能、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城市结构分别以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
2、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现,非物质的构成要素有政策、体制、机制等)城市形态: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特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2、三者的关系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城市的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城市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城市功能缔造城市结构,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城市形态是城市功能和结构的高度概括。(城市规划原理197、199
3、)二、城市结构协调发展外部结构:引导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从农村到乡镇的城市化进程,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乡镇企业的崛起与重组、横向经济联系、地区人口的集中迁移,中心城市流动人口的集聚、城市发展政策的兑现,城市投资环境的完善、建设资金筹集);内部结构:通常反映在城市用地的功能结构、产业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方面;上部结构:城市的用地发展为主的地上空间结构;下部结构:城市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空间。1、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应注意以下方面①充分重视城乡建
4、设的结合部②促进生成城市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③注重城市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度④积极推行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与建设政策2、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应做好以下工作①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并不是消极的从属,而是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②基础设施能力的分布,特别是力源点的变化将会对全局产生较大的影响。③地下水的合理开发,防止地面下沉。④注重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⑤结合城市特点合理部署高层建筑。⑥保持合理的建设投资比例。三、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模式及图示(缺图)一、集中式总体布局①网格状形态规整,由相互垂直道路网构成。②环行放
5、射状最常见的城市形态,由放射形和环行的道路网组成。二、分散式总体布局①组团状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的城市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的河流、大片的森林等分割。②带状大多受地形限制的影响,沿着一条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发展。③星状多个线形城市的叠加④环状是带状城市在特定情况下发展的结果。一般是围绕湖泊、山体、农田呈环状分布。⑤卫星状一般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⑥多中心多种方向上不断发展蔓延的结果。一、工业化时期、后工业化时期以及信息时代的城市物质结构的演变特征(城市规划1999/3/24)在前期工
6、业化阶段,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云集城市,城市成为资本、人口、生产与生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城市规模还有限,城市内部结构还未明显分化。后期工业化阶段,城市开发强度大大提高。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空间上的进一步扩张,城市土地使用方式出现明显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土地开发强度呈现明显的从城市中心向边缘递减的特征,城市形态呈圈层式自内向外的发展。工业社会末期,城市形态演变出现了逆转:“逆城市代替了城市化而成为塑造居民点的主导力量”(B.L.伯利)。逆城市化突破了传统的圈层式发展模式,城市结构发展脱离了原有的轨迹。进入信息
7、社会,城市的空间区位的影响因素将大为消弱。准确、快捷的信息网络取代了物质交通网络的主体地位。网络的“同时”效应.使城市不同地段的空间区位差异缩小,城市各种功能在信息互联网络的影响下,其空间位置不再受距离的约束,距离已不发生作用的多种交换切断了中心城区和它的郊区的瓜葛.出现了空间分析中的网络主体。从总体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网络化、信息化、知识化趋势.城市空间结构将从圈层式结构向网络化结构转型,而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可以看作其演变过程的过渡形式。二、卫星城式发展模式的特征卫星城产生于英国。1902年,霍华德先生撰写名为《明天的花园城市
8、》。其主张在大城市的远郊建设一些地理上独立的小镇,镇上有工业、商业及其他工作岗位,居民可以就地工作生活。同时也可疏散大城市的多余人口。从而建立了卫星城的理论雏形。正式提出并使用"卫星城"(SatelliteCity)这个形象化概念的是美国的泰勒,他于1915年提出应在大城市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