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分析在发动机托架中的应用.doc

模态分析在发动机托架中的应用.doc

ID:57638337

大小:30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29

模态分析在发动机托架中的应用.doc_第1页
模态分析在发动机托架中的应用.doc_第2页
模态分析在发动机托架中的应用.doc_第3页
模态分析在发动机托架中的应用.doc_第4页
模态分析在发动机托架中的应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态分析在发动机托架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模态分析在发动机托架中的应用1概述   由于发动机托架属于底盘的重要组成件,它对车辆的机动灵活性和操纵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因此对发动机托架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属性要求是动刚度性能,必须进行相关的模态分析。通过模态分析不仅可以全面了解结构的动刚度性能,找到薄弱点或者产生刚度偏低的原因,并且可以通过与类似发动机托架的横向对比,找出结构上优缺点的共性,便于从根源上进行弱点分析并得出最优化设计方案。   作为Altair公司力作之HyperMesh,HyperView和OptiStruct,不仅具有强大的实体建模、曲面造型和虚拟装配等设计功能,进行有限元

2、分析;更突出的是,有限元分析后续的优化分析简便快捷,可以在满足以上设计分析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轻质量,降低材料消耗和大幅缩短分析周期,实现设计分析的合理性和高效性。2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由于发动机托架的零部件与连接件比较多,现选择其主体部分(前、后、左、右托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基础车发动机托架类同,见图1、2所示。   图1基础车发动机托架有限元模型     图2发动机托架有限元模型2.1网格划分采用二维单元进行网格划分。结点数和单元数见表1、2。表1发动机托架的结点数和单元数表2基础车发动机托架的结点数和单元数2.2材料与属性   为计算对比方便,所使用的材料参数统一如

3、下:   弹性模量:210GPa   材料密度:7.85e3kg/m3   泊松比:0.3   长度单位为:mm3边界条件   发动机托架计算工况为0~70Hz的自由模态,基础车发动机托架与之保持一致。4计算结果   分析中自由模态频率开始于0Hz,必然出现6个刚体模态,但是刚体模态不是分析目标所在,因此在结果中舍去。从下表可知,频率截止到70Hz是为了保证截止频率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最小化,兼之分析目标需要,取前4阶模态进行分析。详细结果见表3所示。表3发动机托架与基础车发动机托架前4阶自由模态结果   与基础车发动机托架相比,发动机托架不仅出现两次一阶扭转变形,并且在最

4、关键的第一阶扭转频率(15.0Hz)之上低于基础车(16.9Hz),更加接近发动机本身的激振频率带上限,有发生共振的隐患;此外发动机托架全局模态27.0Hz比基础车相应一阶弯曲模态23.5Hz更加接近发动机怠速频率带,其NVH性能显然低于基础车,综上,发动机托架必须进行优化。5优化设计5.1结构对比分析   发动机托架之所以与基础车存在性能差距,与两者间结构的差异密切相关。从结构对比分析入手,不仅有助于找出弱点位置,而且可以通过归纳总结出类似结构共同属性,有利于工程经验的积累。   后托架形状与曲率的变化必然影响结构动态刚度,因为后托架是一个比较大的件,相对于其他组件对刚度

5、起更大的作用;前托架与基础车相比减弱明显,通过下图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基础车发动机托架的前悬位置是在受力方向(-Z向)以闭环形式与支撑件搭接,而研究的发动机托架是在于载荷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行连接,并且属于敞口结构;左右托架的纵向延长也必然导致刚度下降,原因是左、右托架较之前、后托架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本身厚度上都偏弱,是刚度的一个明显弱点;此外,前覆盖件的形状改变对刚度也会产生影响,但具体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必须通过后续分析才能得出。5.2优化方向   总体上优化方向基于厚度、形状与连接方式三方面综合考虑,所涉及到的材料由于弹性模量与密度相差很小,因此不予考虑。此外,轻量化始

6、终是当代汽车设计的一个核心发展方向,本分析中减重将是高度关注的内容。5.3优化方案   基于上述优化方向,本分析一共设计了30种方案,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选取有代表性的三种方案,见表5与图3、4所示,其中△m表示改进方案与原方案的质量差。表4三种代表性方案汇总 图3方案1右托架与前、后托架连接处增加翻边与焊点示意图图4方案2左、右托架与前托架连接处延长并增加两个螺栓连接示意图5.4优化结果   优化结果:增强前、后托架与左、右托架的搭接对发动机托架动刚度影响明显,因为前述结构差异决定了刚度的大小,而单纯的加强前托架与左、右的连接对动刚度影响甚微。具体见表6所示,其中△m表示

7、改进方案与原方案的质量差。表5优化结果汇总   方案一对模态的影响很大,一阶扭转频率提高到27.2Hz,已经位于发动机怠速频率带之内;一阶弯曲达到34.5Hz,与车身等部件的自由模态频率存在耦合可能性,说明刚度的增加必须有一定限度,方案一不可取。   方案二与原方案的结果相近,同样不可取,原因是单纯增强前托架与左、右托架的连接并不能改善整体结构的刚度,或者说原结构的弱点不在这里。   方案三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减重,根据是方案一对左、右托架与原托架连接处加强过度,减小了其厚度,结果较之原方案有明显提高,同时一阶扭转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