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n线路部分设计思路

epon线路部分设计思路

ID:5763552

大小:42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24

epon线路部分设计思路_第1页
epon线路部分设计思路_第2页
epon线路部分设计思路_第3页
epon线路部分设计思路_第4页
epon线路部分设计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epon线路部分设计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EPON线路部分设计思路1EPON的网络结构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是一种点到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它由局侧的OLT(光线路终端)、用户侧的ONU(光网络单元)以及ODN(光分配网络)组成。可以灵活地组成树型、星型、总线型等拓扑结构(典型结构为树形结构)。所谓“无源”,是指ODN中不含有任何有源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全部由光分路器(Splitter)等无源器件组成,因此其管理维护的成本较低,PON技术示意图如图11所示。图11PON技术示意图一套典型EPON系统主要由OLT(光线路终端)、ONU(光网络单元)和ODN(光配线网)等构成。OL

2、T位于中心局,提供EPON系统与服务提供商核心数据、视频和电话网络之间的接口。ONU位于用户端,提供用户的数据、视频和电话网络与EPON之间的接口。ODN主要由一个或数个光分路器(Splitter)来连接OLT和ONU,它的功能是分发下行数据并集中上行数据。OLT既是一个交换机或路由器,又是一个多业务提供平台,提供面向无源光纤网络的光纤接口。OLT除了提供网络集中和接入的功能外,还可以针对用户的QoS/SLA的不同要求进行带宽分配,网络安全和管理配置。Splitter是一个简单设备,它不需要电源,可以置于全天候的环境中,一般一个Splitt

3、er的分线率为2、4或8,并可以多级连接。在EPON中,OLT到ONU间的距离最大可达20km,如果使用光纤放大器(有源中继器),距离还可以延长。EPON的网络结构如图2.2所示。EPON中的ONU采用了技术成熟而又经济的以太网络协议,在中带宽和高带宽的ONU中实现了成本低廉的以太网第二层或第三层交换功能。这种类型的ONU可以通过层叠来为多个最终用户提供相当高的共享带宽。因为都使用以太网协议,在通信的过程中,就无需协议转换,而实现ONU对用户数据的透明传送。当然,对于光纤到家(FTTH)的接入方式,ONU可以不需要交换功能,从而能在极低的成

4、本下为终端用户分配所需的带宽。远程业务分配控制(remoteprovisioning)管理可以让运营商通过对用户不同时段的不同业务需求做出响应,这样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运营商可以通过中心管理系统对OLT、ONU等所有网络单元设备进行管理,同时可以很灵活地根据用户的需要来动态分配带宽。1ODN组网光分路器的设置方式是ODN组网的关键问题。根据用户分布和实际施工条件,可以考虑如下3种分光方式:l一次分光集中设置:采用一次分光,光分路器集中设置在小区/片宇或大型楼宇内集中光分配点l一次分光分散设置:采用一次分光,光分路器靠近用户,以楼宇或多个楼层

5、位单位分散设置l二次分光:一级光分路器一般设置在小区/片区,二级光分路器设置在楼内。一次分光集中设置方式有利于集中维护管理,便于故障检测,能最大限度提高PON设备端口使用效率;但对集中分光点配线设施要求较高、需要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且配线光缆的投资相对较高。一次分光分散设置方式可节省配线光缆的投资,分光点配线设施要求也不高、不需要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且相对二次分光在物理链路上更简单;但分光点分散不利于集中维护和故障检测,且PON设备端口使用效率也相对较低。二次分光方式可节省配线光缆甚至用户光缆的投资,对分光点配线设施要求不高、便于安装;但二

6、次分光在物理链路上增加了故障点,不利于维护和故障检测,且PON设备端口使用效率也相对较低。基于上述三种分光方式的比较,建议如下:l尽量采用一次分光集中设置方式,集中分光点应尽量靠近用户,如:对于高层楼宇,集中分光点应设置在楼宇内;对于中低层楼宇,以楼群为单位集中设置分光点l在用户入住率、实装率较高的场景,可采用一次分光分散设置方式;当小区/片区或大型楼宇内集中分光点难以选址时,可采用二次分光方式l新建场景尽量不采用二次分光;在已有光缆区域进行FTTH建设时,充分利用现有光缆资源,可采用二次分光方式1ODN网络主要技术指标1.1光缆技术要求和

7、指标1.1.1室外用光缆本工程光缆拟采用符合ITU-TG.652B类建议GYTA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式、铝聚乙烯粘结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工作波长:1310nm和1490nm(2)模场直径:(8.6~9.5)±0.7µm(1310nm波长)(8.0~11.0)±0.7µm(1490nm波长)(3)包层直径:125.0±1.0µm(4)包层不圆度:≤2%(5)模场同心度偏差:≤0.8µm(1)涂覆层直径:245±10µm(2)包层/涂覆层同心度偏差:≤12.5µm(3)截止波长: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

8、≤1260nm(4)宏弯损耗:以30mm的弯曲半径松绕100圈后,在1625nm波长上测得的弯曲附加衰减应不大于0.5dB(5)衰减系数:≤0.36dB/km(1310nm波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