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614840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29
《绿色信贷靠什么激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绿色信贷靠什么激活? 编者按 绿色信贷是国家正在推行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早在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就联合下发了推动绿色信贷的文件。近年来,许多省市的相关部门也联合出台了大量地方性的绿色信贷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情况如何?进一步推动绿色信贷还需做哪些工作?本报特刊登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为有效发挥银行业在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切实降低因环境和社会风险引发的各类信贷风险,近年来,银行业监管部门与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加强合作,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布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
2、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等绿色信贷导向性文件,对银行业实施绿色信贷提出了全面的要求。 绿色信贷实施效果评估 ■阅读提示 绿色信贷政策已被广泛接受,成为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但绿色信贷项目贷款占信贷总规模比例依然较低 一、绿色信贷政策已被广泛接受,成为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 地方绿色信贷政策文件的制定和出台范围不断扩大。中国绿色信贷实施的先决条件是地方政府的意愿和市场经济的完善程度,因此在执行上各地区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绿色信贷在东部地区“实施或准备实施”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各地方环保部门
3、、银监局和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积极建立了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信息交流机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广东等20多个省市的环保部门与所在地银监局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联合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等地方性政策文件。 通过将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系统,使金融部门对申请贷款企业的环境行为了如指掌,对那些在征信系统中“挂上号”的环境违法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这些硬政策在目前形成了较强的约束力。 目前绿色信贷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其带有行政命令色彩的约束性部分,而其利用市场促进节能减排的效用并没有有效发挥出来。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地方环保部
4、门在运用绿色信贷政策时,主要还是将其当成了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行政命令型手段,并没有充分发挥其运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源有效配置的市场手段。 二、“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得到有效控制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银行业对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余额虽有所增加(除平板玻璃外),但占贷款总比重为3.57%,较2009年下降了0.37%,且贷款增速也远低于行业发展速度,“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清理、退出力度不断加大。有些银行甚至明确规定对个别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地区不再新增授信额度。 三、差别化信贷更加严厉,环境违法企业贷款难度加大 银行业金融机构
5、对授信企业和新建项目实施有保有压的区别对待政策,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项目贷款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钢铁、水泥、铁合金、电石等行业均采取名单制管理,严禁对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投放。特别是对环境违法企业、因污染治理不达标受处罚企业、被各级环保部门重点监管或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实施逐步退出方案。以湖南省株洲市为例,“十一五”期间,株洲银行业共否决未取得环保达标批准文件的企业贷款申请25笔、金额2.53亿元。对于株洲市公布的重点污染企业未新增1家企业贷款。再如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主动退出环保风险较大的企业,对不符合国
6、家行业准入条件和违反环保要求的企业和项目,一律不发放贷款;对列入“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地区的项目和企业,停止信贷支持;对于列入国家环保系统“挂牌督办”名单和被责令处罚、限制整改、停产治理的企业,逐步压缩和退出融资。近年来,工行江西省分行累计退出高排放、高耗能企业贷款60多亿元。 四、绿色信贷项目或节能环保贷款项目的贷款总量不断增加 2007年以来,银行逐渐加大对节能减排、新能源等国家政策鼓励领域的支持力度,大致将工业节能改造、资源循环利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绿色产业链列为重点支持项目。由于国家目前还没有形
7、成统一的节能环保贷款情况统计口径,因此缺少全国的总体统计数据。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截至2011年末,仅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相关贷款余额已逾1.9万亿元。 五、绿色信贷项目贷款占信贷总规模比例低,不超过5% 虽然节能环保贷款的规模在逐年增加,但在各银行的信贷总额中,绿色信贷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依然很小。除带有政策性银行色彩的国家开发银行绿色信贷贷款占到6%以上外,其他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贷款占信贷总额的比例不足5%,甚至更低。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从2007年至2011年,全行
8、绿色信贷贷款余额从1252.12亿元逐年增加到2190.7亿元,但绿色信贷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比重在2007年为3.872%,2008年上升至4.063%,随后便逐年下降。2010年其数值降到3.454%,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