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581247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27
《给自己的学术追求找一片精神家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给自己的学术追求找一片精神家园一表面上看来,中国刑法学界近年来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可谓汗牛充栋,但是,这些专著和论文不少是就某一个专门问题从历史渊源到中西比较到主要问题到解决方案的“大杂烩”式的囊括,材料汇编的痕迹严重,真正著述的成分并不多,而即使能就刑法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深入探讨的,通常又是有人牵头主编的几个人、多专题的“合集”,大致上是这些人就这些专题的集体排队亮相,不单学者间缺乏充分的有来有往的争论(学术上被称为“某某说”或者“某某论”的倒着实不少,但也仅仅停顿于自说自话而没有形成有力的交锋),而且学者
2、自身在不同问题上的主张也时常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这一方面为中国刑法学的整体幼稚增加了生动的注脚,另一方面也说明,这种学科内部的自说白话和学者自身的自相矛盾也浪费了大量的学术资源。张明楷教授的新著《刑法的基本立场》的问世,正是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中。张明楷教授是一位严谨的刑法学人,成名很早并且近年来学术声望日隆。多次的留日和新近的赴德研修的学术经历使得他必定受到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学流派和思潮的强烈冲击,也使他注定不满足于国内刑法学自说自话和自相矛盾的局面。于是,他身先示范,率先对自己在刑法领域,包括刑法论、犯罪论
3、和刑罚论中的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地标明了自己的基本立场。因此,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是张明楷教授对于自己以往学术观点的一次系统的清理和反思,是他作为中国当代一流刑法学者对于一些刑法基本问题的属于自己的总体亮相和回答。可以说,通过这样一本书,张明楷教授成功地给自己的学术主张在刑法学流派中找到了一个恰当的位置,甚至也可以说,他为自己贴上了一副个性化的标签——在当下“共识远远多于差异”的中国刑法学界,这样的一幅标签显得那样的难能可贵并且卓尔不群。这幅标签,不仅有利于国内其他同行从整体上把握作者本人的学术脉络,也有利于其他学
4、者对照并且检视自己的刑法学知识识,找准自己的定位,以此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学术探讨、商榷以至争鸣。二可是,这样一本书的出版问世,是否真的会或者可能会促进作者所追求的“中国刑法学学派之争”的形成呢?我们没有理由乐观。一个学派的形成,数量众多的学者的天资与努力固然重要,但是知识的累积与传承、思想的演进、方法的创新,都需要一定的时代背景,都需要一定的人文环境。现在,几乎任何一个刑法学的博士甚至硕士生都可以写出至少在数量上超过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的文字,但是,正是在17世纪欧洲罪刑擅断的社会背景和自由主义的哲学思潮的
5、影响之下,才有了这位刑法思想家的巨大影响和他所引领的刑事古典学派的诞生。同时,一个学派的形成、规范,严格说来,不应该是本国意义上的,而应该是世界意义上的。只有主要的学术主张和学术立场,不单在本国领域内不同于人,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不同于人;不单做到了知识的承继或者传播,而且做到了知识的生产和创新——并且这样的生产不是零星的,而是体系成了一条“生产线”,形成了一定以至相当的规模。惟有如此,才可能谈得上一个学派的诞生。按照这个标准,可以说,就中国刑法学的研究现状而言,我们的任务还是如何引进和吸收外国刑法、特别是大陆法系
6、国家的刑法理论和刑法理念,而不具备学派产生的基本条件。在我国刑法学界,实际的情况至今仍是,学者们仅仅停留在赞同、接受或者追随某个学派的主张或者观点,实际上只是在现有学派的框架之内通过“表态”来标明自己的归属与立场,而没有也没能做出体系性的、实质意义上的突破与创新。在这个意义上说,在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之中,中国学者更多的还不是平等的对话,而只是虚心的聆听。但是,这样说,并不是为了否认这本书的价值——事实上,即使在促进学派形成的原初意义上,这本书的意义也是不容抹煞的。张明楷教授《刑法的基本立场》一书的出版以及附随
7、其中的一系列融会贯通的主张,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是他作为中国当代一流的刑法学者为提升中国刑法学的研究层次、促进中国刑法学学派形成的一种努力或者证明。尽管一种身体力行的呼吁在时下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上积淀匮乏的刑法学界的强大惰性下显得多少有些一厢情愿,但是,或许终究会有有识之士意识和感受到作者在书中所蕴含的苦心和智慧,或许终究会有学界同人在这一引领下进行跟进、深化或者争锋。等到针对张明楷教授书中的一些基本范畴有了更多学者群体意义上的回应,我们或许有理由相信,针锋相对并且相携攀升的中国刑法学学派之争会缓慢孕育并
8、最终艰难破冰。三上面的评论是针对这本书作为学术信息载体的形式本身而言的。仅就书的内容而言,这本书所标明的这些基本立场(法益侵害说、实质的解释论、客观主义、客观的未遂论等等)之间是自恰的、自足的,前后呼应、融会贯通,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但是,这样说并不否认,书中还有一些结论值得进一步探讨。比如,作者在主张实质的解释论的同时力倡扩张解释,但是,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关系究竟怎样?是否存在不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