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566191
大小:454.6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27
《新融资优序理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启示.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融资优序理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启示摘要:新融资优序理论是研究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融资策略的理论,是一种适用于中小的资本结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中小的最优融资策略应该是“先内部后外部,先债务后股权”。然而,由于我国正式金融制度安排难以满足中小融资需求,非正式金融已经成为我国中小融资主要的渠道。因此,完善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合理规范非正式金融行为,是解决我国中小融资难问题的关键所在。关键词:非正式金融;中小;新融资优序理论一、新融资优序理论是一种适用于中小的资本结构理论(一)新融资优序理论的基本框架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对称信息理论被引入了新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为研究融资提供了
2、新的理论框架。根据非对称信息理论,外部投资者很难了解经营的真实情况,因此往往只能通过对筹资决策的判断来进行投资决策,要想获取更多的外部融资,必须选择合理的融资结构。梅耶斯(Myers)和麦吉勒夫(Majluf)在考察信息不对称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时,提出了新优序融资理论,进一步强调信息对融资结构和融资次序的影响。他们认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管理者是内部消息的掌握者,管理者比市场及投资者更了解的经营状况。通常,管理者的行为模式是:如果预期新项目的净现值为正,即该项目能够增加股东财富,那么,代表旧股东利益的管理者就不会发行新股,以避免把投资利益分割
3、给新的股东。投资者在了解了管理者的这种行为模式以后,很自然地会把发行新股看成是不能有效增加旧股东利益时一种被迫融资行为的坏消息,导致投资者对新股出价的降低。因此,当管理者拥有对有利的内部消息时,最好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以避免发行新股反而造成的市场价值下降。尽管债务融资有可能使陷入财务危机,但通过发行股票去融资会使投资者认为发展前景不佳,致使新股发行时股价下跌。因此偏好的融资顺序应为:先考虑内部融资,后考虑外部融资;不得不进行外部融资时,则应首先选择债务融资。新优序融资理论鼓励经营者少用股票融资,尽量用自有资本和留存收益筹资,扩充其资本实力。另外,利用平时储备的借款能力负债筹
4、资,直到债务负担达到陷入财务危机的危险区域时才考虑发行股票。由于该理论以不对称的信息环境为背景,也就是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严重,越应该考虑这样的融资次序,因此,对于信息流通不顺畅的中小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二)新融资优序理论对中小融资的启示中小的融资特征具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这主要表现为经理人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外部投资者对产品和劳务的开发、行业前景、市场潜力、销售情况及其资产的真实价值,特别是其无形资产的评估及其预期收益等情况知之甚少,往往导致其面临过高的投资风险。大特别是那些上市公司的信息是公开的,投资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信息。对于非上市的大中,
5、银行还可以通过许多渠道,如经销商、供应商、消费者等方面去主动了解信息。而中小则不同,其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获得。同时,大多数的中小并不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因此,在中小向外部投资者进行融资时,很难提供其信用水平的信息。另外,中小大多处于初创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单个需要资金量少、财务管理透明度差,这就造成中小信用水平极低。同时,大多数中小处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因此,银行对中小的信贷将可能成为超过其自身承受能力的信贷,而中小也不愿按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关会计信息。为了降低贷款风险,银行必
6、须大规模搜集中小信息,如此一来,致使银行的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银行由于缺乏有关中小客户风险的足够信息,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价。正是由于中小融资的信息非对称性特征,即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符合新融资优序理论的基本前提,因此,在这一理论框架下,中小应首先选择无交易成本的内部融资,其次是选择交易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而对于信息约束要求较高的股权融资则应被排在融资次序的最后。也就是说,如果中小希望获得外源融资的话,债务融资应该是首选的渠道。二、我国正式金融制度安排难以满足中小融资需求根据新融资优序理论的观点,中小合理的融资顺序应该是:内部融资(以留存收益等增加资本金
7、)、信贷融资(银行信贷和其他信贷)、资本市场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然而,由于中小自身的特点使得它们很难从正式金融获取外部资金,正式金融制度安排难以满足中小融资需求。(一)中小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目前,我国中小在获取信贷融资仍然面临诸多障碍,这些障碍主要表现在:2、中小信贷活动“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成熟,中小的经济效益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产品有销路、有效益、资信质量高的优质中小,越来越成为各金融机构争夺的现象。而一些有发展潜力但目前状况并不十分好的中小,由于银行方面尚缺乏识别能力,往往受到冷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