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考试试题.pdf

国学智慧考试试题.pdf

ID:57548670

大小:219.2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27

国学智慧考试试题.pdf_第1页
国学智慧考试试题.pdf_第2页
国学智慧考试试题.pdf_第3页
国学智慧考试试题.pdf_第4页
国学智慧考试试题.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学智慧考试试题.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学智慧——与官员谈国学一、单项选择国学,是指以(A)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A儒学B佛学C古文党政领导干部学习国学、研究国学,对提升个人修养,深刻认识(B),做好领导工作和指导人生都有着巨大的帮助。A党史B历史C国家诸子百家是指()时期出现的一些大思想家以及他们创立的学派。A春秋B战国C春秋战国答案:C4、“尚贤”、“尚同”是哪一本书的基本政治纲领。A《道德经》B《墨子》C《史记》答案:B5、《楚辞》的代表作家()是中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伟大诗人之一。A屈原B韩非子C荀子答案:A6、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医学著作是()。A《素问》B《灵枢》C《皇帝内经》答案:C7、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2、A仁B义C忠答案:A8、“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哪位的名言?A孟子B荀子C孔子答案:C9、“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于()。A《中庸》B《孝经》C《道德经》答案:A10、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此话意在说明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A)上去。A.简约B.复杂C.炫耀D.文化11、(D)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发说”截然相反的教育“外铄论”。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12、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A)的治国思想。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C.讲究礼节D、.因材施教13

3、、孟子以(B)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A.人性恶B.人性善C.人性无善恶D.人性有善恶14、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A)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15、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6、孟子认为(A)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17、孔子在(B)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1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映了教

4、学的(D)。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教学相长原则19、君王制作乐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C)A.打发时间B.制造气氛C.改变民风,感化民俗D.其他20.《诗》曰:“夙夜匪解。”是什么意思?(B)A.从早到晚都在解题。B.从早到晚都不懈怠。C.早出晚归D.早上和晚上都没有时间。21.“乐”的声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来的?(B)A.天灾人祸B.社会和谐C.国家衰亡D.其他22.圣明的君王在乱世中继承王位后会做什么?(C)A.严禁学术B.焚书坑儒C.扫除乱世迹象,恢复教化D.什么也不做23.古代的君王将什么作为管理人民的重大事务?(A)A.教化B.物质诱惑C.行暴政D.其

5、他24.“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出自以下哪篇?(D)A.《三字经》B.《百家姓》C.《千字文》D.《对贤良策》25、“强勉行道”的“行道”指什么?(C)A.行动B.替天行道C.践行圣人的学说或道理D.人行横道26.汉代时称呼学校为什么?(D)A.校B.庠C.序D.庠序27.秦朝继承周朝之后,“重禁文学”,这里的“文学”指:(A)A.儒家学说B.现代文学C.当代文学D.其他2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A.用仁来熏陶人民,用义来砥砺人民,用礼来规范人民就能使人民习俗美善。B.如果教化已经鲜明,习俗已经成就,子孙遵循下去,过个五六百年仍然不会衰败。C.汉朝没有很好的治理好的原因就在于

6、应当改革时却没有改革。D.乐是用于给君王行乐,而不是用来改变民风、感化民俗的。29.“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中的“虞氏”指:(A)A.虞舜B.虞姬C.虞美人D.其他30.纵观周朝、秦朝,君王统治因为缺少什么而导致灭国?(C)A.货币B、实权C.王道D.法度3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自:(C)A.《孝经》B.《诗经》C.《论语-公冶长》D.《千字文》32.天所赋予人的就叫做(C)A.道B.教C.性D.义33.孔子在(A)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34.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B)A.人性善B.人性恶C.人性无善恶D.人性

7、有善恶35.“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就是《学记》强调的(C)。A.博学于文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D.道而弗牵36.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B)A.智之端B.仁之端C.义之端D.礼之端37.荀子以(B)作比喻,说明人借助学习,可以有很大的进步。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锲而舍之,朽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