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四省论文交流优秀论文)梅雨暴雨落区与梅雨锋特征关系

(2010四省论文交流优秀论文)梅雨暴雨落区与梅雨锋特征关系

ID:5748667

大小:22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4

(2010四省论文交流优秀论文)梅雨暴雨落区与梅雨锋特征关系_第1页
(2010四省论文交流优秀论文)梅雨暴雨落区与梅雨锋特征关系_第2页
(2010四省论文交流优秀论文)梅雨暴雨落区与梅雨锋特征关系_第3页
(2010四省论文交流优秀论文)梅雨暴雨落区与梅雨锋特征关系_第4页
(2010四省论文交流优秀论文)梅雨暴雨落区与梅雨锋特征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四省论文交流优秀论文)梅雨暴雨落区与梅雨锋特征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梅雨暴雨落区与梅雨锋特征关系刘裕禄杜其成黄山市气象台,黄山,245021摘要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10年长江流域伴有暴雨期的梅雨锋特征,结果表明:暴雨落区也即云量分布最大区,处低空急流轴左侧的梅雨锋区内;它在对流层暖带、高比湿、高θse的偏北一侧附近θse随高度呈中性分布密集区内,其强度与θse梯度大小正相关;中间尺度扰动与梅雨锋暴雨有紧密关系,在低层扰动大值区内易发生暴雨天气。另外,暴雨落区与变形场锋生和位涡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关键词:梅雨锋特征暴雨落区变形场位涡引言2010年长江流域7月7日入

2、梅,7月18日出梅,梅长12天。梅雨暴雨时间主要集中在8~14日,区域主要集中在安徽延江地区,位于30°N~31°N之间,这一区域出现了近10年来最强降水,降水中心在安庆到九华山一线,日平均雨量大于50毫米以上的降水有7个县市,日平均最大降水量在安庆站为95.3毫米,总量达667.2毫米。这次长江流域的持续性梅雨暴雨是导致洪水发生的直接原因,而持续性梅雨暴雨的出现又是与梅雨锋的形成和维持、梅雨锋的结构和强弱变化等相关联。梅雨锋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降水系统,它降水范围大、持续时间长,而且常产生局地性暴雨

3、,历来为我国气象工作者所重视。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对梅雨锋特征做过详细研究,王建捷[1]确认了暴雨发生时期梅雨锋结构的一些普遍特征,如在对流层低层表现为θse锋而不是温度的强烈对比,梅雨锋区是一个低层正涡度带以及风和水汽的辐合带等;倪允琪[2]对长江中下游梅雨的研究和丁一汇[3]对1991年淮河流域梅雨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梅雨锋在对流层低层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湿度对比而不是明显的温度对比,锋区内风的垂直切变很弱。而将梅雨暴雨落区与梅雨锋具体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还比较少,通过分析2010年典型强降水梅雨锋特征,可

4、以了解暴雨落区和强度与梅雨锋区特征应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今后预报梅雨暴雨有一定指导作用。1暴雨落区与梅雨锋特征1.1暴雨落区与梅雨锋云量分布特征梅雨锋云系建立前,青藏高原为热低压控制,往东从四川盆地经长江中下游到日本850hpa形成一切变钱。切变线的南方是西南季风,它的北侧是高压南侧的东北风或东风,东部晴空区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当副高北部的高空槽冷锋云系已东退到长江口附近时,副高西部边缘的西南季风云系也处于发展中,同时,有小低槽不断东移,其北部块状云系发展,西南部季风云系向北发展,块状云系和西南季风云系合并,

5、逐渐发展为带状云系,梅雨锋带状云系开始形成。由以上分析可知,江淮梅雨锋云系是西北块状云系延切变线随小槽在东移过程中与西南季风云系相互作用发展起来的,是相应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涡度平流图上,低层自西北有一正涡度平流向东扩展,因正涡度平流促使小槽和西南涡发展东移,江淮梅雨锋云系与正涡度平流带相对应,造成强的降水梅雨锋云系长期维持动力条件就是不断有正涡度平流东移,导致新的梅雨锋云系的建立和重建。图1a阴影区显示8~14日云量平均值90%以上大云量中心,一条带状云从长江中下游向东一直伸向日本。少云区在梅雨锋

6、二侧,北侧为极地大陆气团冷空气所控制,南侧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另外,9成以上云量区分布在850hpa急流区域偏左侧一方,处急流轴北侧。众所周知,低空急流是副热带高压边缘强风速引起的,但从急流轴在暴雨区附近上空这个事实看来,提供了理解低空急流形成机制的一个途径:低空急流可能是中间尺度扰动有关的暴雨区内强风频繁发生的综合结果[4],低空急流和暴雨之间存在一种共生依赖关系。以上说明暴雨落区处急流轴左侧与云量最大区、梅雨锋区相互重合,也即梅雨锋云系云量最大区位置决定了暴雨落区。图1a:总云量(阴影区)和850hpa急

7、流区(实线)时间平均图b:127°Eθse(实线)和比湿(虚线,单位:g/g)剖面时间平均图c:8~14日最大降雨量(条形)和θse差值(实线,单位:K/纬度)d:对流层凝结潜热(实线,单位:m2/s3)和温度(虚线,单位:℃)时间平均图1.2暴雨落区与梅雨锋能量特征梅雨锋的概念是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对峙,是暖湿气流北上与北方相对冷的气团之间的交界面。图1b中,作117°E的θse剖面图,30°N~31°N低层有一假相当位温等值线的最密集区,θse线从近地面向高空伸展近乎平行并向北倾斜与锋区位置几乎重合,θs

8、e密集区的北面是干冷空气,南面是暖湿空气。θse密集区内的θse线在500hpa以下因随高度近似不变,说明θse是中性分布的,由于相当位温对于绝热过程包括等压蒸发和凝结是守恒的,因此可以推论,在持续暴雨中,θse随高度的均匀分布是由于强烈对流活动,使其垂直搅拌所造成的。700hpa以下紧靠锋区的南部,高θse和高比湿舌相重合,高比湿舌伸至350hpa,暴雨落区在高θse和高比湿舌的北侧,偏在冷气团一侧。高比湿舌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