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流花湖隧道工程简介

广州流花湖隧道工程简介

ID:5748334

大小:8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24

广州流花湖隧道工程简介_第1页
广州流花湖隧道工程简介_第2页
广州流花湖隧道工程简介_第3页
广州流花湖隧道工程简介_第4页
广州流花湖隧道工程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州流花湖隧道工程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设计资料一、工程概况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东风路—广园西路)工程流花湖段位于流花湖公园内,呈南北走向布置,本次设计起点里程ZK0+330,终点里程ZK0+740,对应左线隧道长度410m,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放坡开挖结合地下连续墙围护。由于交通隧道与电力管廊合建,结构采用现浇钢筋砼双层箱型框架结构,上层为交通隧道,下层为电力管廊通道及隧道管线通道;湖底段结构最小埋深1.5m,岸上最大埋深为5.6m。本段结构底板大部分位于岩层全风化<5-1>、强风化<5-2>和中风化<5-3>,局部位于<4-2>层。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一)地形地貌该段工程位于流花湖工程内上,树湖泊

2、地貌,流花湖为人工湖,湖底高程约为4.0m,平常水位高程6.0-6.3m,水深1.5-2.3m,水量主要受降雨补给并受与流花湖相连的驷马涌排水渠涵闸控制和调节,湖中岛及湖岸高程为6.5-7.7m。(二)气象特征广州地区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季风性气候。全年降水丰沛,雨季明显,日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一般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21.9℃,极端最高气温38.7℃。在季风环流控制下,每年旱季(9月至翌年3月)受大陆冷高压影响,吹偏北风,天气干燥,降水较少;雨季(4月至8月)受海洋气流的影响,吹偏南风,天气炎热,降水量大。每年5-10月是广州热带气旋活动的季节,7-9月,热带气旋

3、影响和袭击广州的可能性较大,是台风盛行季节。广州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年均降雨量为1696.5毫米;降雨量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多集中在汛期,汛期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90%,最大月雨量大部分发生在5、6月间。汛期是地下水补给期,10月-次年3月为地下水消耗期和排泄期。(三)岩土分层及工程地质特征底层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冲积-洪积层、残积层,下伏基岩主要为白垩系上统大山组三元里段、黄花岗段泥质粉砂岩、泥岩、局部为粉砂岩、细砂岩、中粗砂岩砂砾岩及砾岩等。1、人工填土层:分布于湖中岛上,主要为砼、石料板、

4、局部粉质粘土、砂、砾等组成的杂填土和粉质粘土、砂、砾组成的素填土。2、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分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淤泥、淤泥质土亚层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粉细砂亚层。(1)淤泥、淤泥质土层:呈灰-灰黑色,饱和,淤泥质土多呈软塑状,淤泥多呈流塑状,组成物主要为粉粒和粘粒,局部含砂和含少量贝壳,具臭味。(2)粉细砂层:呈灰色,饱和,松散,局部含淤泥质或有机质。一般位于淤泥、淤泥质土层之下,局部呈透镜状夹于淤泥、淤泥质土层中。3、冲积-洪积层:划分为3个亚层(1)粉质粘土:主要组成物为粉质粘土,局部为粘土和粉土,呈黄色、灰色、紫红等,粉质粘土呈可塑,局部硬塑或软可塑。粉土呈稍密状,组成物

5、主要为粉粒、粘粒,底部局部含较多粉砂。(2)粉细砂层:主要由粉砂和细砂组成,含较多粘粒,呈灰黄色、浅黄色、灰色等,饱和,松散状,局部稍密状。(3)中粗砂层:主要由中砂和粗砂组成,含较多粘粒,呈灰黄色、浅黄色、灰色等,饱和,稍密状,局部松散状。4、残积土层:主要由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砂砾岩、砾岩等风化残积而成,根据工程特性将划分为可塑或稍密状残积土和硬塑状或中密状残积土2个亚层。(1)粘土层:呈棕红色、棕褐色、紫红等,主要由粘土组成,局部为粉土。粘土:呈可塑状,部分地段呈硬可塑状,粘性较强;粉土:多呈稍密状,粘性一般,浸水易变软或崩解。粘土层局部含较多风化残

6、留石英砂、砾、碎石和少量未完全风化长石,而为含砂粉质粘土或含砾粉质粘土。(2)粉质粘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部分为含砾粉质粘土和粉土。粉质粘土:以硬塑状为主,部分地段呈坚硬状;粉土:呈中密-密实状,粘性稍差,浸水易变软或崩解,组成物主要为粉粒、粘粒。粉质粘土层局部含风化残留石英砂、砾、碎石或未完全风化长石,碎石主要为长石英砂岩、石英岩等碎块,直径一般为20-40mm,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局部夹全风化岩残留体。5、白垩系上统大山组三元里段、黄花岗段基岩主要由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砂砾岩、砾岩组成,局部分布粉砂岩、细砂岩、中粗砂岩等。按其风化程度的不同分为全风化、强风化、

7、中风化和微风化带,四个风化带分为四个亚层。(1)岩石全风化带:主要为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含砾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局部为全风化粉细砂岩、砂砾岩,呈棕红色、棕褐色、紫红色、红褐色等,岩石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多呈坚硬土状,手捏易碎,局部夹强风化岩碎块或薄层。浸水易变软或崩解。(2)岩石强风化带:主要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含砾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少部分为细砂岩、粗砂岩和砂砾岩组成,呈棕红色、棕褐色、紫红等,原岩结构清晰可辨,岩质极软~软,岩芯多呈半岩半土状,用手可折断,局部岩质偏向中风化或夹中风化岩碎块、薄层。(3)岩石中风化带:主要为中风化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