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画》.doc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画》.doc

ID:57480675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24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画》.doc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画》.doc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画》.doc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画》.doc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童年的水墨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墨”字,正确认读“染、碎、溅”等六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之美,童年之美,体会诗歌之趣、童年之趣,读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赞美。3.运用“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法读懂难懂的句子。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年的乐趣和诗歌的美妙。2.运用多种方法读懂难懂的句子。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学写生字。(一)忆童年1.聊聊自己的童年趣事2.出示照片,回顾班级的童年趣事3.看图猜猜古人的

2、童年趣事4.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学写“墨”1.了解墨字的由来。出示图片,启发学生猜想。(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上边是个小烟囱,四点底是燃烧的火焰,土可以看做是燃烧后黑色的灰烬。墨通常指黑色的颜料。)2.观察“墨”,写好墨。(根据学生回答相应出示写字口诀:书写墨字,两横宜短不宜长学生分享,教师点拨引导。猜想,回答。学生练写。打开学生童年记忆的宝库,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汉字的神奇与魅力,培养孩子热爱汉字的情感。四点等距放射状,土字略扁末横长。)教师范写。师:请你在田字格上写两个墨字。注意做到这三点。每做到一点可以得一颗星。写完后自己对照标准评价一下。

3、评价: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临写,字就会越写越漂亮。二、理清脉络,识记生字。(一)标题入手,了解组诗。出示大标题、小标题,交流了解组诗的特点。(二)用标题扩充法概括诗意。教师提问:如果在标题后面补充上“做什么”的话,应该怎样补充。师:我们可以用“标题扩充”的方法可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板贴“溪边垂钓”等三个标题并小结。(三)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出示自主学习要求,并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四)交流画面,识记生字。交流画面。教师出示第一组词语。重点指导读好轻声词——“蘑菇”。出示第二组的字短语。教师小结:“的“字前面的词语表示事物的状态,可以想象

4、事物的样子重读一下。三、走进诗歌,感受意境,学习方法。(一)走进“溪边”。学生自评学生回答、大胆猜想。尝试概括。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朗读课文。学生围绕问题作批注。学生认读生字词。有感情的读好“的字短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读帖、认真临帖。设置问题悬念,激发探究欲望。学生用“标题扩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结合课文难点和淄博人发音的弱点,从“染”1.指名读。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这个重点句子。(1)认识“染”字,理解重点句子。(关注:“当做”的“当”为四声,淄博方言“r”和“l”不分,“染”的读音

5、为“r”。(2)了解“染”的来历。(3)理解难懂的句子。出示整句话——“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动画展示染字把整句话都染绿了)师:让我们把“染”字放到这个句子里,瞧这句话也被染绿了。师: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师:给字可以换成什么?生:被师:人影是怎样被溪水染绿的?生1:联系前面那句话,山溪像绿玉带一样,水碧绿而清澈,人影也被染绿。生2:垂柳也是绿的,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人影也被染绿了。师:瞧,咱们同学用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了这个难懂的句子。(板贴: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4)迁移应用,读中感悟画面之美。利用“联系上下文

6、、想象画面”理解其他三句的含义。质疑: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小结。3.配乐朗读,整体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学生猜想、回答、交流、碰撞。学生观察课件画面的变化,直观感受染字的来历及作用。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到的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大胆质疑。配乐朗读字入手,利用抓关键词、换词、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句子。此处体现学习方法的迁移——“扶”。此处体现学习方法第二次迁移——“放”。教师小结:诗歌就要这样来读,把你的理解放进去,把你的情放进去。(二)走进“林中”学以致用,自学“林中”。1.出示要求,学生自主合作学习。2.交流学习体会:重点利用联系上下文和

7、想象画面理解“斗笠”和最后一句。3.合作朗读,感受采蘑之趣:小结:同学们开心的,仿佛也采到了许多新鲜的蘑菇。这就是诗歌的感染力。(三)走进“江上“过渡:山林的孩子可以钓鱼、采蘑菇,江上的孩子们又有着怎样的快乐呢?1.教师范读,学生试着加动作。2.指名读,其他学生表演。师:现在我们的教室变成了大江,咱们大家快来戏水吧!学生表演。3.指名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一起朗读配音。小结:瞧,我们还原诗中的动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4.质疑,理解“水葫芦”。先让学生质疑,并猜想,然后教师出示水葫芦图片及并引导了解在诗中的意思。板贴“查阅资料”四、对比观察,窥探写作

8、奥秘。1.出示“溪边”和“林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分享学习体会。合作朗读,感受采蘑菇的乐趣。想象画面,自主表演。朗读,加上动作表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