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课程简明明清文学史讲稿

古代文学史课程简明明清文学史讲稿

ID:5747674

大小:307.54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7-12-24

古代文学史课程简明明清文学史讲稿_第1页
古代文学史课程简明明清文学史讲稿_第2页
古代文学史课程简明明清文学史讲稿_第3页
古代文学史课程简明明清文学史讲稿_第4页
古代文学史课程简明明清文学史讲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课程简明明清文学史讲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明代文学第一章概说一、社会概况1、政治概况中央集权,八股取士,特务政治,宦官干政,权臣执柄,党派之争。2、经济概况工商业发展,市民壮大,市民趣味,新的读者群,文学的商业化。3、思想文化概况王学左派(以王艮(gen上声)、颜钧、何心隐、李贽为代表)的兴起与禅宗思想的广泛渗透,对情、欲的肯定成为潮流;冲破僵化的思维,在创作中强化主体意识,弘扬个性;在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冲破旧有藩篱的同时,其非理性、非道德的倾向也给文学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二、文学概况1、小说从讲史话本演变成长篇通俗小说,章回小说的形成,小说话本的整理,拟话本的出现,明初、明中叶、明末三次创作高潮的

2、兴起。2、戏剧剧的改造,传奇戏创作的高潮,戏曲流派的产生,戏曲作品的整理,地方戏的流行。从南戏到传奇戏,明杂剧对元杂3、诗文流派纷呈,复古与创新,晚明小品,散曲与民歌。第二章明代诗文第一节明初诗文一、刘基名伯温,晚号犁眉公。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卒于明洪武八年(1375),终年64岁,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旧属处州府青田县),明代政治家、诗文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名伯温,明朝开国功臣。故时人称他为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为刘诚意。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

3、。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61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一)刘基的诗歌刘基诗很能反映元末社会现实,尤其是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同时,又能反映生活于乱世之间的知识分子的心态。其诗沉郁顿挫,自成一家。古体诗以五言擅长,沉郁朴拙,律诗则颇具盛唐风概。(二)刘基的散文刘基在散文上的成就与宋濂齐名,其作品中的寓言故事颇有特点,作者往往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来揭露反省现实生活中的弊端,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郁离子》(共10卷,18章,计195篇作品)是其寓言散文集,其寓言散文吸取了先秦历史与诸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艺术传统,将作者所要论说的道理通过一个个

4、故事形式反映出来,夹叙夹议,既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又能恰当地说明问题,深化主题,体裁短小活泼、文字简洁质朴。代表作有《狙公》、《卖柑者言》等。二、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今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在明初文坛上,宋濂与刘基是是值得注意的两位作家。宋濂在当时文名甚著,朝廷“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就连“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明史》本传)其创作主张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其文学

5、观念具有浓厚的道学气。宋濂许多文章是润色鸿业,粉饰太平的,如《阅江楼记》。不过也有一些刻画人物与记事写景的作品由于注意生活基础与艺术技巧,富有文学性,不同于迂腐的说教文字,如《秦士录》、《王冕传》等。其记叙散文简朴清雅,往往不落俗套,其中有些描述,颇有特点,如《送东阳马生序》。一、高启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与

6、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号称“北郭十友”。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一)高启诗歌的思想内容61第一,反映元明易代之际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身处艰难时局中诗人的惶恐不安及其对个人前途命运的忧虑,不少作品流露出忧郁、苦闷、彷徨、孤独的情绪。代表作有《吴越纪游·过奉口战场》、《登海昌城楼望海》、《和周山人寄寒夜客怀之作》等。第二,表现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精神境界,如《池上雁》、《青丘子歌》等,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情趣,散发着较为浓烈的个性化气息。第三,登临怀古之作也较有特点,代表

7、作有《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二)高启诗歌的艺术特色高启诗缘情随事,因物赋形,横纵百出,开合变化,是明代最杰出的作家。题材颇为广泛,风格多样。其诗众体兼备,七言歌行沉雄奔放,律诗明丽清新,七绝也不乏佳作。第二节“台阁体”与“茶陵派”一、台阁体(一)概念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其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二)台阁体流行的原因第一,与作家的生活遭际有关。第二,永乐以来,明王朝经过初期整休调治,政权相对稳定,

8、国力渐趋强盛,社会呈现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