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448349
大小:1.69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8-19
《高考前30天家长会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五)家长会——高考冲刺赢高考舍我其谁搏高三心无旁骛不抛弃,不放弃温馨提醒:离2017年高考仅38天如何看待成绩肯定子女的每一滴收获鼓励子女的每一点进步考好了,这时,作为家长首先要感到高兴,并给孩子一定的鼓励与具体的赞扬!这是激励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个时候,最忌讳的是家长开始怀疑试卷的难度,并以疑问的态度审视孩子;如有的家长会说"你这次居然考得这么好??是不是考试太容易了??快好好学习吧,下次高考就没这么容易了!"--这样的态度并不能激励孩子前进,只能是适得其反,打击了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可能会前功尽弃的!1、考好了,怎么办?如果孩子“成绩与以前几次大考的成绩相比
2、,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保持在原来的水平线上,您也许会想:怎么回事呀?看起来学习努力多了,怎么也没有看到进步呢?看来高考也就这个水平了!这可怎么好呢?其实,从几次模拟考试的时间安排与试卷的难度与效度的设计的角度来说,几次大考的试卷应该是保持基本一致的难度与效度,才能更真实地测评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成绩与以往相似,进步不大,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2、没有进步,怎么办?如果您的孩子在考试中失利了,比以前退步多了,那您一定会为此感到焦虑万分,毕竟这是高考前的一次大型的仿真考。您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对待考砸了的事实,作为家长,您首先要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告诉自己“孩子这次考砸
3、还真是件好事--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孩子的缺漏知识点在哪?它可以引起孩子对自己的重视,不再像以前那样学习了,会更加努力,对高考有利!”一旦,您从这个角度去想,那么您会觉得原来考砸了没什么,同样也是件好事。3、考砸了,怎么办?考前38天家长做些什么?在高考前在这个时期的家长最容易产生五大误区:误区一:过分保护家长高考前把孩子重点保护起来,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实际上这不利于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参加高考,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正常发挥。五大误区:误区二:过分干涉有许多家长认为,这段时间太重要了,孩子要一门心思复习、做功课,不能做其他的事,对孩子的自由进行限制,
4、不准做这,不准做那,这样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误区三:过分期待。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不够考重本的也要重本,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成绩严重不符,这样最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误区四: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很高而家长自己却不注意言传身教。有些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快高考了,不能看电视了,而他们自己却在看电视。误区五:十分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但却忽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备加呵护,孩子的衣食住行都安排非常妥当,孩子需要什么,就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准备什么,但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殊不知,此时的孩子心理上的需要比什么都重要。针对以上情况,我想作为家长最要做的
5、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即要做到:“五要”、“五不要”。①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把考生当成家庭的“中心”,其实对学生本身来说这就是一种心理压力。这种无形的压力使考生更担心自己考不好的后果了。其实,功夫在平时,孩子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时候没有必要打乱。就算家长平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也不要在最后阶段突然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反而会打乱孩子的学习生活规律,给孩子造成压力。当然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对那些至今仍不知努力学习的学生还是要增加一点压力。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是管出来的。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管理的方法。②不要过高的期望,让考生心
6、里有“底”。有时我们总爱拿自己当年的经历和现在的成就教育学生,有的家长经常和考生算账,说自己培养子女如何辛苦,自己节衣缩食为孩子花了多少钱等。使考生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考生是为家长“面子”去应试,是为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去应试,这是心理压力之源,我们一定要彻底丢掉“面子”,减轻考生压力。我们要相信孩子有把握、有能力、有信心对付这场考试,相信学校为考试所作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不要去过多地渲染考前的紧张气氛,尽量让孩子保持平静的心情,稳定的状态。对孩子,家长应该有着正确的定位,不要去和别人攀比,只要孩子能够发挥出正常的水平,就已经成功了,就值得庆贺、高兴。在现阶段,孩子已经有
7、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了,千万不要反复叮咛、唠叨,相反应该找一些轻松的话题,让孩子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降低过高的期望,让考生心里有“底”。对目前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我们的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泄气,要让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考自己喜欢的专业。特别强调:①要制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考前家庭氛围一定要自然、和谐、轻松.把高考前的这段时间看做平常的日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要和平常一样和谐。②要经常和老师交流:最后38天,家长要和老师多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发现差距和不足后,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一段时间,和老师一起共同把孩子的成绩再提高。五要:③不要叨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