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平衡条件说课课件说课讲解.ppt

杠杆平衡条件说课课件说课讲解.ppt

ID:57444451

大小:5.69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8-19

杠杆平衡条件说课课件说课讲解.ppt_第1页
杠杆平衡条件说课课件说课讲解.ppt_第2页
杠杆平衡条件说课课件说课讲解.ppt_第3页
杠杆平衡条件说课课件说课讲解.ppt_第4页
杠杆平衡条件说课课件说课讲解.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杠杆平衡条件说课课件说课讲解.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阿基米德豪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关庙镇中心中学杨荣攀实验教学说课程序实验重难点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反思实验过程设计2、说学情杠杆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学生会切实感受到使用它的好处,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涉及力与平衡问题了,本节是知识的延伸,同时学生在数学上已经有点到线距离的知识,动力臂与阻力臂是点到线知识的迁移应用,有这些知识的基础储备为学好这节课做好了准备。但对杠杆的概念及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还不十分清楚,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探

2、究的过程,及时学以致用,以帮助学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降低学习难度。知识与技能会设计实验并且探究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与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数据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二、实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生体验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力臂的确定(2):归纳总结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三、实验重难点教法1.启发法运用了哪些知识呢???四、教法与学法教法F2L1L2OF1F2L1L2O2.学生作图对比的方法解释采用水平平衡进行实验的原因学法1.类比法2.实验探究

3、法3.分析归纳法知识回顾:五、教学过程设计OL1L2F2OF1F2F1L1L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用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让学生思考讨论这句话到底能不能实现。(答案留到本节课后揭晓)提出问题:小熊和小男孩怎样才能一起玩跷跷板呢?一、杠杆的平衡杠杆的平衡保持匀速转动保持静止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与力臂长短有关可能与力的大小有关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猜想与假设假设1F1+L1=F2+L2假设2F1-L1=F2-L2假设3F1/L1=F2/L2假设4F1×

4、L1=F2×L2AB3、设计实验杠杆、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器材:A、B两图中的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实验时采用哪幅图?为什么?讨论: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F1F2L1L2F1F2L1L2OO测量的物理量:力力臂水平位置平衡力臂确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是作用点而是作用面刀口使杠杆转动灵活保护装置思考与讨论★杠杆两端装置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能起什么作用?作用是调节杠杆自身的水平平衡★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力臂的数值在杠杆上就能直接读出或量出。A.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

5、置平衡。B.将钩码挂在杠杆的支上点两边,先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然后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C.记下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D.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重复实验E.计算每次实验中F1、L1和F2、L2的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4、进行实验学生两人一组完成实验,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③和④到底哪个正确,并把相应数据填在所设计的表格中。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23当杠杆平衡时:F1×L1=F2×L2杠杆的平衡

6、条件也称为杠杆原理,是阿基米德发现的。分析几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学生交流讨论,找到实验的不同之处以及数据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5、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什么要用一条支点O在中间的杠杆,且要调节平衡螺母?★为什么要在不同位置多次挂钩码,多次实验呢?6、分析论证为了消除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其带有普遍性在研究杠杆平衡时有部分学生发现,杠杆平衡时,左右两边力和力臂数据相加也相等,因此,能否得出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单位不同,不能相加)6、分析论证在学习完这节课之后请同学设法解决课前遗留的问

7、题:到底能不能撬动地球呢?让同学们积极发言,给予点评。请学生回答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并且提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懂,可以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本节是一节实验探究课,同时也有实践过程。对力臂概念的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是本节的关键。本节课着重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作为知识的探索者,老师着力引导,这样我相信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广泛的调动学生参与探索的过程。六、教学反思感谢各位评委、专家老师的聆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