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电路实验报告.docx

射频电路实验报告.docx

ID:57439382

大小:2.78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8-16

射频电路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射频电路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射频电路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射频电路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射频电路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射频电路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射频电路实验报告学院:信息学部班级:姓名:于书伟学号:指导老师:金冬月时间:2018年6月目录实验一低通滤波器设计31.实验目的32.实验原理33.实验内容3实验二、偏置电路和匹配电路设计训练51.实验目的52.实验原理53.实验内容5实验三、低噪声放大器设计训练141.实验目的142.实验原理143.实验内容14心得体会16实验一低通滤波器设计1.实验目的设计一款应用于2.4GHz的低通滤波器,该低通滤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在低频通带的插入损耗(S21)大于-1dB;-3dB截止频率小于3GHz;在低频通带的输入反射系数(S11)小于-10dB

2、。给出该低通滤波器中各元件值及S参数频响曲线。2.实验原理低通滤波(Low-passfilter)是一种过滤方式,规则为低频信号能正常通过,而超过设定临界值的高频信号则被阻隔、减弱。但是阻隔、减弱的幅度则会依据不同的频率以及不同的滤波程序(目的)而改变。它有的时候也被叫做高频去除过滤(high-cutfilter)或者最高去除过滤(treble-cutfilter)。低通过滤是高通过滤的对立。低通滤波器是容许低于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但高于截止频率的信号不能通过的电子滤波装置。3.实验内容(1)原理图设计按照实验要求在ADS上添加电容元件C1、C2,

3、电感元件L1、L2,在元件模型下拉框中选择Simulation-S_Param,将模拟控制器和端口添加到原理图中,并对它们进行连接,如图1-6所示。双击S参数控件,将Start设置为0、Stop设置为5、Step-size设置为0.1,单击ok完成设置。搭建原理图如图1-1所示。图1-1低通滤波器电路图(2)模拟仿真单击【Simulate】/【Simulate】进行仿真,弹出数据显示窗口,选择要显示的S(2,1)参数S(1,1)参数,并在原理图中单击电容、电感元件,改变电感值与电容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上下滑动调节滑块,观察数据显示窗口中S21,S1

4、1曲线的变化。最终得到满足要求的电路。仿真结果如下:图1-2仿真参数设置图1-3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低频通带的插入损耗dB(S(2,1))=-0.062dB>-1dB,-3dB截止频率为2.7GHz<3GHz;在低频通带的输入反射系数dB(S(1,1))=-18.500<-10dB。满足实验要求。实验二、偏置电路和匹配电路设计训练1.实验目的请为编号为pb_hp_AT32033_的晶体管设计偏置电路和匹配电路,使得S11、S22均小于-40dB,并给出具体的偏置电路和匹配电路及S参数频响曲线。2.实验原理偏置电路晶体管构成的放大器要做到不失真地将信号

5、电压放大,就必须保证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即应该设置它的工作点。所谓工作点就是通过外部电路的设置使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处于所要求的电位(可根据计算获得)。这些外部电路就称为偏置电路。阻抗匹配(impedancematching)信号源内阻与所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或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所接负载阻抗的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分别称为传输线的输入端或输出端处于阻抗匹配状态,简称为阻抗匹配。3.实验内容(1)晶体管直流工作点扫描新建以BJT_curve_tracer为原理图的模板,并插入晶体管pb_hp_AT32033_199

6、50105,添加元件,连线后得到下图所示电路:图2-1电路原理图接下来进行仿真,仿真完成后弹出数据显示窗口。在数据显示窗口中可以看出设计模板已经预先设置好了静态工作点,并可以显示出在静态工作点时器件的集电极电流、基极电流、集电极-发射极电压以及静态功耗,如图2-2所示。同时,为了在保证一定增益的情况下,使得BJT的噪声系数较小,我们选取静态工作点为:基极电流IB为50μA,集电极电流IC为5mA,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ce为2.7V。图2-2完成仿真的数据显示窗口再次新建原理图,类似的,插入元件模型pb_hp_AT41511_;添加各种元件后,将他们

7、放置于电路图设计窗口中,设置得到电路图如图2-3所示:图2-3连接完成的电路图进行仿真,选择要显示的IB.i参数,得到BJT的基极电流随基极电压的变化曲线。选择当基极电流IB约为50μA的点,以获取对应的基极-发射极电压Vbe(约为0.81V),如图2-4所示。图2-4基极电流随基极电压的变化曲线再次新建原理图,添加元件并连线如图所示其中,Vdc设置为5V,R1=(Vdc-Vce)/(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5V-2.7V)/(5mA+50μA)≈455Ω;R2=(Vce-Vbe)/IB=(2.7V-0.8V)/50μA≈38KΩ。图2-5偏置电

8、路的搭建进行仿真,关闭弹出的窗口,回到电路图设计窗口,得到电路各节点的电压与电流如图2-6所示。图2-9电路各个节点的电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