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417145
大小:1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16
《学年学校优秀教师培养计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兴年小学优秀教师培养计划新课程改革双语教学推进到今天,我国教育总体上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从继承性教育向创新型教育转变。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传统的经验型、技术型和半专业化的教师已难担此重任,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便成为历史的必然。学校的发展程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水平。为此,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学校的必然选择。 一、教师结构: 我校现有16名正式教师。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6名,占5.8%;31——50岁10名,占74%;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为40岁。随着优秀老教师的逐渐退休,
2、一批中青年教师要迅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也就需要一个更为合理的发展平台。从学历结构上看,全校教师学历达标100%,其中大学本科科2名,;大专学历12名。 从教师职务结构上看,我校现有小学高级教师11名,占80%;其它教师职务15名。 我校现有名校长一名;学科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2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6名。 二、总体目标: 鼓励教师提高学历,用三年时间,再培养3名学科带头人,2名县级优秀班主任,3名州级骨干教师,整体提升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三、工作思路: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的人才发展观,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构建校本研究模式,为
3、名师和骨干教师打造发展平台;制订并落实有关制度,为教师培养计划提供保障。 四、具体措施: (一)、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构建我校校本研究模式,为名师和骨干教师打造发展平台。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工作实际,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种实际问题也不断冒了出来,特别是在如何将优秀成果加以吸收、内化,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方面表现尤其突出,而能够改变这种局面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大力开展校本研究。除此之外,我们重视校本研究还基于它能够充分地促进教师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学校积
4、极开展校本研究就是为自己的教师构建了一个发展平台。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校本研究,特别是承担新课程改革试验以来,我们在整合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以下四层次立体结构,九种具体形式的校本研究实施方式: 第一层次——个人探索。具体一点说就是从学校的角度提出3点明确要求,即经常写自己的教育笔记,经常做自己的教育反思,会讲自己典型的教育故事。学期末由学校组织检查。 第二层次——集体会商。集体会商有三种组织形式:其一、教育沙龙。教育沙龙是我校教师自发的群众读书和教育研究形式,一般由30岁以下和刚到我校工作的教师组成。学校给一定的活
5、动经费,沙龙定期开展读书、交流等活动。其二、教研组。学校按分学科设置了4个教研组,每周开展活动。第三、课题组。我校目前承担的各级在研课题5个,全校70%的教师都是教育科研课题的直接参与者。 第三层次——名师带徒。前两种形式只能满足大多数教师的发展需要,而对于个别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则采用名师带徒的形式。名师必须是由在县内有较高知名度的我校教师担任,双方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第四层次——专家引领。校本研究要上较高的档次,就需要先进的理论指导,因此,专家引领显然是非常必须的。我们一般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办法。 以上四个层次是我校校本
6、研究的基本骨架。由于校本研究有情境性、具体性和实效性三个特点,因此,我们据此总结出了9种与之相适应的校本研究形式:即学习反思、论文交流、案例展示、专题研讨、情境示范、教学诊断、集体培训、民主评价和基于校园局域网的资源共享。其中,学习反思是整个校本研究的基础,而集体培训、民主评价和校园网络渗透在其各个环节之中。特别是民主评价,我校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初,紧扣新课程的理念,拟订了以教师发展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评价,切实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培训方式: 1、以问题研究为中心,以教师参与和反思的互动式培养活动方式为主,其它多种方式兼用。
7、 2、合理、谨慎运用教授方式。由于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仍难走出传统培养活动方式,依然采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活动形式,培训者处于支配地位,受训者处于被动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时期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对教师进行有关课程改革通识性培训就很有必要。 3、搭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改变教育实践与教研相脱离的现状。一方面要主动与上级教育研究部门联系,使他们亲临指导教学和研修,使新理论、新方法尽早应用于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要整合学校培训资源,通过合作,努力促进教师分析、反思、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使反思、参与和实践
8、基础上的培养活动方式真正变成现实,确保教师变成真正的研究者,从根本上形成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以实现在教学实践中终身的、连续的专业化发展。 4、明确培养层次和培养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