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395937
大小:1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8-15
《《六国论》阅读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
2、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
3、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完整B.思厥先祖父 祖父:祖辈与父辈C.故不战而
4、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D.当与秦相较 当:如果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赂者以赂者丧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B.暴秦之欲无厌 奈何取之尽锱铢C.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作者先否定而后肯定,从正反两面作判断,直截了
5、当提出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B.第三段运用比较的方法,指出秦受赂所得的疆土比战胜所得的要高百倍,诸侯赂秦失去的土地也比战败失去的多百倍。C.第四段指出如果三国爱惜自己的土地,齐人不依附于秦国,燕国不派刺客,赵国不杀李牧,团结一致与秦抗衡,一定能够取得胜利。D.本文中,作者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外,还使用了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苟
6、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答案:二、(34分)10.(3分)A(完:保全,形容词用作动词)11.(3分)C(A项“以”,第一个介词,译为“因为”;第二个介词,译为“用”。B项“之”,第一个结构助词,译为“的”;第二个代词,代珍宝。C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D项“于”,第一个介词,引出宾语;第二个介词,译为“比”)12.(3分)C(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应是“说不定谁胜谁负”)13.(10分)(1)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
7、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5分,大意对2分,“而”“始”“速”各1分)(2)如果凭借偌大的国家,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5分,大意对2分,“苟”“天下之大”“是”各1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