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845环境化学-真题答案.doc

广工845环境化学-真题答案.doc

ID:57331631

大小:45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8-12

广工845环境化学-真题答案.doc_第1页
广工845环境化学-真题答案.doc_第2页
广工845环境化学-真题答案.doc_第3页
广工845环境化学-真题答案.doc_第4页
广工845环境化学-真题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工845环境化学-真题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1】【2012/3】试分析影响大气污染迁移的主要因素。(10分)【2013/2】如果以产生的O3量作为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时,是从反应机理的角度论述,当大气中CO含量增加时,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程度是更加严重?还是减轻?(10分)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产物以臭氧为主,还包括醛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H2O2等污染物。光化学烟雾中,如果没有CO参与时,则NO主要通过O3

2、氧化成NO2:如果存在CO,则CO先与大气中的HO进行反应,反应如下:CO+HO·→CO2+H·H·+O2→HO2·HO2·+NO→NO2+HO·上述反应不消耗O3,就可以把NO转化成NO2,从而使O3积累,使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程度更为严重。【2013/3】水体中的颗粒物按其组成可分为五类,它们分别是什么?其主要代表物是什么?(10分)天然水体中存在以下几类颗粒物:①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常见矿物微粒为石英、长石、云母及粘土矿物等硅酸盐矿物。矿物微粒:石英、长石等不易碎裂,颗粒较粗,缺乏粘结性。黏土矿物:云母、蒙脱石、高岭石等,则是层状

3、结构,易于碎裂,颗粒较细,具有粘结性,可以生成稳定的聚集体。天然水体中具有显著胶体化学特性的微粒是粘土矿物。粘土矿物是由其他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而形成,主要为铝或镁的硅酸盐,它具有晶体层状结构,种类很多。②金属水合氧化物:铝、铁、锰、硅等金属的水和氧化物,以无机高分子及溶胶等形态存在。金属水合氧化物结合水体微量物质,趋向于结合在矿物微粒和有机物的界面上。③腐殖质:是带负电的高分子弱电解质,其形态构型与官能团的解离程度有关。有机高分子物质,分子量在300到3000以上。PH较高的碱性溶液或离子强度低的条件下,羟基和羧基大多解离,亲水性强

4、,趋于溶解。PH较低的酸性溶液或较高浓度的金属阳离子存在时,各官能团难于解离,亲水性弱,趋于沉淀或凝聚。富里酸因相对分子质量低受构型影响小,故仍溶解;腐殖酸则变为不溶的胶体沉淀物。④水体悬浮沉积物;环境胶体物质相互作用的聚集体。以矿物微粒(黏土矿物)为核心骨架,有机物和金属水合氧化物结合在矿物微粒表面上,成为各微粒间的粘附架桥物质,把若干微粒组合成絮状聚集体,经絮凝成为较粗颗粒,而沉积到水体底部。⑤其他:藻类、细菌、病毒、表面活性剂、油滴等。【2013/4】土壤中植物的根系和土壤生物是土壤发生氧化还原的重要参与者,下面是土壤中离子氧

5、化态,写出其对应的还原态。(14分)铁体系Fe(III)—Fe(II); 锰体系Mn(IV)—Mn(II);硫体系SO42-—H2S;氮体系NO3(NO2-、N2、NH4+);碳体系CO2—CH4土壤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来衡量,其值是以氧化态物质与还原态物质的相对浓度比为依据的。由于土壤中氧化态物质与还原态物质的组成十分复杂,因此计算土壤的实际氧化还原电位(Eh)很困难。主要以实际测量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衡量土壤的氧化还原性。一般旱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为+400—+700mV;水田的Eh值

6、在+300—-200mV。根据土壤的趴值可以确定土壤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可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环境行为。  当土壤的Eh值>700mV时,土壤完全处于氧化条件下,有机物质会迅速分解; 当Eh值在400—700mV时,土壤中氮素主要以NO3-形式存在;当Eh值之400mV时,反硝化开始发生;当Eh<200mV时,NO3-开始消失,出现大量的NH4+。当土壤渍水时,Eh值降至-l00mV,,Fe2+浓度已经超过Fe3+; Eh值再降低,之-200mV时,H2S大量产生,Fe2+就会变成FeS沉淀了,其迁移能力降低了。 【2013/5】写出

7、下图中各编号对应的物种(6分)【2013/6】写出米氏方程式,解释米氏常数的物理意义和酶学意义.(10分)酶促反应机理:底物S和酶E形成复合物ES,再分离出产物P酶促反应v-[S]曲线:(K1、K2、K3是相应单元反应的速率常数)米氏方程是底物酶促反应速率方程:[S]为底物浓度;v为初速度;Vm为最大反应速度;Km为米氏常数米氏常数Km是酶的一个基本特征常数,不同的酶,Km值不同。如果一个酶有几种底物,则对每一种底物各有相应的Km值。各种酶的Km值范围很广,大致在10-1~10-6mol/L之间。米氏方程式通过Km描述酶促反应性质、

8、反应条件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反映出酶与各种底物的亲和力的强弱。km的意义:①米氏常数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②Km值愈小,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愈大。③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只与酶的结构、酶所催化的底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