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麦-夏玉米、花生稳粮增油高效种植模式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麦-夏玉米、花生稳粮增油高效种植模式方案1小麦-夏玉米、花生稳粮增油高效种植模式方案一、总体思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传统的种植方式由于田间小气候恶化,病虫害严重,土、肥、光不能充分利用,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推广增产减灾关键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优化结构、依靠科技、提高品质、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推进区域化、集约化生产,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摸索小麦-玉米、花生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使小麦产量、夏玉米产量稳定在千斤以上,亩增收花400-600
2、斤。二、目标任务以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小麦-夏玉米、花生稳粮增油高效种植模式方案1小麦-夏玉米、花生稳粮增油高效种植模式方案一、总体思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传统的种植方式由于田间小气候恶化,病虫害严重,土、肥、光不能充分利用,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推广增产减灾关键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优化结构、依靠科技、提高品质、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推进区域化、集约化生产,稳步提高粮食综
3、合生产能力。摸索小麦-玉米、花生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使小麦产量、夏玉米产量稳定在千斤以上,亩增收花400-600斤。二、目标任务以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小麦-夏玉米、花生稳粮增油高效种植模式方案1小麦-夏玉米、花生稳粮增油高效种植模式方案一、总体思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传统的种植方式由于田间小气候恶化,病虫害严重,土、肥、光不能充分利用,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推广增产减灾关键技
4、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优化结构、依靠科技、提高品质、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推进区域化、集约化生产,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摸索小麦-玉米、花生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使小麦产量、夏玉米产量稳定在千斤以上,亩增收花400-600斤。二、目标任务以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坚守生态“绿线”不含糊、坚守粮食底线不懈怠,在全市夏粮面积稳定在x万亩以上,总产x亿斤以上,玉米面积稳定在x
5、万亩以上,总产x亿斤以上的基础上,稳步推广夏玉米花生套种稳粮增油高效栽培技术。三、试验方案1土壤选择:选择耕层深厚,排水性好,有机质丰富,富含钙质,疏松易碎的土壤类型。2种植模式:小麦纯作,玉米田施行每一间作套种带宽24米,种植3行玉米,4行花生。玉米小行距30厘米,大行距170厘米,株距20厘米,亩种植4000株;大行种植花生1-2垄4行,大畦沟宽1(内种玉米3行),净畦面12-14,垄高1-20,行距30厘米,株距14-17厘米,每亩09-11万穴。(如图1、2)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3、茬口
6、安排:10月下旬播种小麦。翌年月底至6月初小麦收获后,及时铁茬或灭茬整地播种夏玉米,起垅点播夏花生,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玉米、花生。四、栽培要点(一)小麦。选早熟、矮秆、耐肥、抗倒伏的许科316、汝麦0319、平安8号、郑麦9023、郑麦7698、豫农202、众麦2号等高产品种。前茬作物收获后,每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纯氮13-1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6公斤,硫酸锌1-1公斤,硼肥(硼砂)0-1公斤。施肥方法上为底施和追施相结合,即有机肥、氮肥总量的70%和全部磷、钾、微肥做底肥。耕翻整地后播种
7、小麦。翌年小麦返青后追施剩余30%的氮肥作拔节孕穗肥,灌浆期可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和微肥。适时防治病虫草害。具体措施为:一是适时收秋腾茬整地:玉米最迟在9月底收完腾完;花生在10月日前收完腾完。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必须耙实”的要求,精细整地。二是土壤药剂处理:重点防治野燕麦、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防治野燕麦,可用40%野麦畏每亩300毫升对水40-0公斤,小麦全蚀病发生重的地块亩用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亩3公斤,用30公斤细土拌匀,地下害虫、吸浆虫危害严重的地块,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3公斤兑细土
8、2~30公斤,或用辛硫磷乳油200~20毫升制成毒土2~30公斤,翻耕后均匀撒于垡头,然后随耙地将药剂与土壤混匀;三是适期适量匀播:因地制宜,推广‘二晚’技术。在10月底前高质量完成播种任务,亩播9~10公斤,误期晚播麦田,要选用弱春性品种,每晚播2天,亩增加播量0公斤。麦播期间,严把防疫关,防止危险性病虫传播,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技术。四是科学应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