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苏洵两集全.docx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苏洵两集全.docx

ID:57286590

大小:18.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09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苏洵两集全.docx_第1页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苏洵两集全.docx_第2页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苏洵两集全.docx_第3页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苏洵两集全.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苏洵两集全.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宋八大家之苏洵(一)二十七始发愤·2012年11月11日苏洵名气大,还因为两个原因:一是有两个儿子,非常杰出;二是上了《三字经》了。“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变成反面教材了。如果这样,不长进的父亲,怎么就培养出优秀的儿子呢?此事颇值得琢磨。苏家是大姓,是旺族。他有哥俩苏澹苏涣,前者英年早逝,后者当地影响非常大,中进士时,热闹,被围观。对考科举有极大的影响,改变了当地的社会风气。苏洵读书时考过进士,没考中。他从此不考了,不读书了。最奇怪的是父亲苏序也不急。对儿子纵而不问。“非忧其不学也”,

2、不为此担心。苏序对两个儿子却要求很严。原因何在?第一,苏洵读什么书?得考诗赋,写骈体文,这是苏洵不擅长的。还有得死记硬背的东西,他也不擅长。这些人他读不了。父亲知道这一点。是考试体制限制了。所以天天游荡不回。将来读,一定会不同凡响。还有第二,个性有关,苏序个性不寻常,乐善好施。曾巩写的墓志铭说,“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至千余首。”读书不做死学问。这种性格特点在苏洵身上反映出来。苏序是性格放达的,心大。儿子考中进士,对形式的东西不在乎。这也是原因之一。苏洵的夫人程氏有名,教育儿子方面超有一套。程家有钱,嫁到苏家,不埋怨

3、,照料家里不错。绝不麻烦娘家,感到美中不足的是苏洵不读书。却也不说。二十七岁时,苏洵问老婆。读书也太浪费时间,你怎么想呢?说明他装着这事,也说明他有这能力。程氏说,我早想说你了,如果因为我的原因读书,没劲。你不想读书,我不张嘴。张了嘴,我告诉你,你安心读书吧。苏洵从此专心读书。之前拖了将近十年,觉得家里差不多了,觉得可以出手了。过了两年,准备考试。不中。又读了八年,到了三十七岁时,制科考试,难度更大。考中,做官就大的。不中。唐代宋代科举难考。这点挫折不算什么。苏洵决定不考了。因此他是八大家中唯一没中进士的人。他不屑于再考。用了二十

4、年来考试。他要自由读书。整个人生发生重大转折。把精力放在培养儿子上了。第一个目标是做独立的思想家,把之前数年的文章全烧了,看这些肤浅可笑。因为要应付考试,不能自由写作,闭门读书,看孔孟等圣贤的书,入其中,觉得惶恐不安,跳出来时,觉得惊骇无比。最终豁然开朗。这是自由的阅读。不是为了考试而阅读。同时想自己,也挺有才的,应该能写出自己的文章,这是真正自由的学习过程。欧阳修写墓志铭的时候写到,他研究百家学说,探究历代成败的原因,从个中撷取精华,积累在心中,丰厚时,开始写作了。下笔千言,纵横捭阖,深入到了最深层才能停得下来。令人信服。到了京

5、城后,天下少年纷纷仿效。一介布衣,靠着苦读,自由的思想与写作成了文章的宗师。苏洵教育两个儿子,比较有特色。先从儿子的名字入手。一叫轼,一叫辙。他专门写文章,《名二子说》。轼是车前的,有车盖有车轴车轮,都有具体用处,就这轼冲着最前面,可有可无,去掉,就不完整了。他告诉儿子做人要小心,要低调,一定要慎重。要收敛。要把抱负才华内敛心中。辙更没用,车翻了与你无关,快与你无关。将来命运像辙一样。知子莫若父。还要引导孩子读书,有切身体会在这里面。“士生于世,治气养心,无恶于身,推是以施之人,不为苟生也,不幸不用,犹当以其所知,着之翰墨,使人有

6、闻焉。”知识分子就是要读书的,要做官,就把学的道理来治国安民,不做官,就退而修书,把思想流传于世。这是儒家的传统思想。这里有自己的体会。他常与儿子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次读到当朝富弼的文章,提醒辽国,鼓励你打仗的人是想立志,对国家却有害。苏洵问苏轼,古人有没有类似的说法?苏轼说,严安,汉武帝时,告诉过汉武帝,打击匈奴,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但没有富弼说得透。这时苏轼不过十来岁,讨论的却是大举措。父子间讨论的问题如此。苏辙后来回忆说,“惟我与兄,出版昔同;幼学无师,先君是从;游戏图书,寤寐其中。”“读书犹记少年狂,万卷纵横晒腹囊。”跟

7、着父亲读书,醒着与睡着都在读书,万卷书都在腹中。二人后来成为大家,不是浪得虚名。是父亲给的。让他们很快进入成熟的写作。苏轼十来岁时,竟然写出这样的句子:“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峰虿。”十多岁能写出来。苏轼一生记忆犹新。要不是千百遍的历炼,写不出来的。这是成熟的思想与写作的手法。而且苏洵教导儿子,写《春秋论》《孟子解》《论语略解》。苏洵读书十年之久,教育两个儿子,肯定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治国平天下,光立德立言还得立功呀。仕途之事,不能忘怀。得给他们提供机会,机会在朝廷。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失败后,欧阳修

8、后来走上政治舞台。这是好消息,贵人张方平出现了。这是天才,过目不忘。他到四川就想寻访贤人。张方平看到苏洵觉得此人沉静,交谈时发现博闻强记。文章更不得了。专门设专座给苏洵,专门讨论。还到当时雅州雅州拜访雷简夫。雷简夫佩服得不得了,这真是人才。称赞是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