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274903
大小:1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8-08
《唐代瓷碗的底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代瓷碗的底足在看过《中国古陶瓷标本-河南上》之前,一直就以为唐代之前的陶瓷碗底足,只有平底或者是饼足,就像张红梅女士在《中国古陶瓷碗底足的变迁及其原因》一文中描述的那样,唐代中期以前,基本上都是平底,唐代中期以后,出现玉璧底,玉璧底一直流行到五代,然后流行各种形式的圈足。因此,我在对一些瓷器和标本进行鉴定时,遇到圈足都会认为是唐以后,至少是五代或者宋以后的制品了。事实上,在唐代巩义窑,就曾经出现过大量的圈足白瓷碗,《中国古陶瓷标本-河南上》中有清晰的标本图片,《中国古陶瓷标本》系列书是在故宫博物院历来考察收集的窑址标本基础上整理出版的,
2、主编冯小琦老师是陶瓷考古大师冯先铭的女儿,因此,这套书应该还是非常有权威的。在《中国古陶瓷标本-河南上》的第76-81页,有数片的唐代白釉碗标本,都是各种形式的圈足,足墙有宽有窄,足墙都教矮,有垂直的足墙,也有外撇的足墙,这些圈足在形式上同五代和两宋时期的圈足已经非常接近,可见,五代和两宋时期发展出来个各种形式的圈足,在唐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从书中标本和自己收藏的宋代标本对比,还是可以发现圈足的差异的,其一:唐代的圈足较浅,因为唐代刚刚开始修足,唐以前主要流行的是平底,饼足,圜底等,基本上都是不修足的,到唐出现的玉璧底,也是修足很浅,这个时
3、候出现的圈足,当然也不会有很深的圈足。其二,唐代圈足以白釉居多,从我现在了解的资料看,唐代巩义窑大量出现白釉圈足碗,当然还有少量绿釉,褐釉,黑釉,三彩碗,但是白釉碗占了很大比重。除了这个窑口以外,其它窑口出现不多,而宋代则不一样,宋代白瓷,青白瓷,青瓷,黑釉碗,剪纸贴花,木叶天目等等各种形式和釉色,样式更加丰富。其三。唐代圈足并不占主流地位,占主流的还是中唐以前的平底和中唐以后逐渐兴起的玉璧底。宋代圈足则是占据绝对的主流地位。所有图片均引自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陶瓷标本-河南上》冯小琦主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