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264481
大小:3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8-08
《新课改语文教学心得体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课改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新课改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新课改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新课改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新课改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新课改语文教学心得体会随着教材难度的不断加深,班上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1年级时对识字教学的学习,班级学生还可以每天随着1同学习,在学校有老师的不断温习巩固,回到家中,有家长的辅导,学生的成绩理想;但到3年级时,浏览教学成了语文学习的重点,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掌握其浏览方法,自主学习,并且从中感遭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但对基础差的孩子来讲,这就是1个“拦路虎”,不愿多读,多想,1次做不到,意气消沉了,
2、每次回家也是一样的问题,家长的素质不高,没法辅导,就这样致使这些孩子无兴趣学习,久而久之,学习便下沉,从而出现班级的两级分化现象。 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数较少,完成任务太难。每册教材足足102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3篇主体课文和1个语文天地,其中“语文天地”又包括5大方面的内容“日积月累”“各抒己见”“笔下生花”“开卷在益”“金钥匙”,可以这样说,1个语文天地的内容比上3篇主体课文要的时间还要多,学生的“听、说、读、写、练”都在这里显现。就拿如今来讲吧,其他的教材差不多接近尾声了,而我们北师大版的语文还
3、在不停地“追课”。 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的活动得不到落实。在新教材中安排着许多活动,如“到附近的工厂去参观了解环境”,“到爸爸或是亲人上班的地方看看上班时间表,了解他们的工作的情况”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许多。学生不亲身去活动,就没有把活动得到落实,让学生此时练习说话,就无从说起。 考试类型多样,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成绩不理想。在课堂中,我们努力传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书本中“死”的知识化作“活”的应用,书本上的掌握了,但每次检测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或许是学生的能力有限,传统高分的影响,致使学生成绩不好,
4、遭到家长的责备和不理解,因此老师也觉得压力过大,有时感到无从施教。 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新课改毕竟是1个新的话题,它总有1个运行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总避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我想,即便困难重重,我总会英勇地去面对,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显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中学语文新课改在我校已进行了近1年,在这期间的上课进程中,本人渐渐有了以下1些体会。 新课标是教学的根据。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
5、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特别是要求我们每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个学生对文本的浏览体验。 关于初中语文新课改来讲,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1是转变教的方式;2是转变学的方式,即培养学生构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常常我们的1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点,使课堂流于情势。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1些现象:例如1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1些具有综合性
6、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构成;1些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常常由于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抹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研究新课标,并通过教学实践,明白了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分析应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形表达出来。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做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
7、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1个创新思惟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的去做: 第1,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干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掌控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2,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习的事物、现象动身,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惟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面对新课程,我们老师应肯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1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
8、准。所以,我们个人的学习并没有结束。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具体的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各种弊端。 2、研究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研究实验教科书和相应的教辅书,弄清它们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点和着力点。 4、研究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生活氛围,争取能够创造性地选择和应用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来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切感中增加新的体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