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赏析——高适课件.pptx

边塞诗赏析——高适课件.pptx

ID:57258724

大小:300.6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8-04

边塞诗赏析——高适课件.pptx_第1页
边塞诗赏析——高适课件.pptx_第2页
边塞诗赏析——高适课件.pptx_第3页
边塞诗赏析——高适课件.pptx_第4页
边塞诗赏析——高适课件.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边塞诗赏析——高适课件.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边塞诗赏析—以高适为例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边塞四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作品分类1、边塞诗《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下曲》2、讽时伤乱诗《古歌行》、《行路难二首

2、》、《酬裴员外以诗代书》3、咏怀诗《别韦参军》、《效古赠崔二》、《封丘作》4、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营州歌高适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注释⑴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⑵厌: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⑶狐裘: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⑷蒙茸:裘毛纷乱的样子。语出《诗经·邶风·旌丘》:“狐裘蒙戎”。“茸”通“戎”。⑸城下:郊野。⑹虏酒: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⑺千钟:极言其多;钟,酒器。⑻胡儿:指居住在

3、营州一带的奚、契丹少年。练习1.本诗描绘了怎样的“营州少年”形象?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1)本诗描绘了自幼受到牧猎骑射风气的熏陶、好酒习饮、身穿狐裘、纵马驰骋的勇武剽悍的营州少年形象。(2)“狐裘蒙茸”,表现了可爱之态;“千钟不醉”,写出了豪放之性;“十岁能骑马”,写出了其勇敢剽悍之状。整首诗,通过骑马打猎的活动,展现了营州少年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①白描,全诗抓住营州少年骑马打猎的生活场景,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营州少年的形

4、象。②直抒胸臆,“虏酒千鍾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直接抒发了对营州少年的赞美之情。作品风格“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

5、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