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单元教案-第2单元-质数和合数及练习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质数和合数教材第15页的内容及练习四第4、第6、第7题。1.能准确判断两个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总结质数和合数与奇数和偶数的区别与联系。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敢于探索科学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重点:判断两个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投影仪。我们来做一个换座位的游戏。先将我们班45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是5、6、7、8、9、10,然后在本组内交换座位,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游戏结束后,你发现了什么?(发现6人、8人、10人一组的小组能按要求换座位,其他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投影
2、出示例2。师:我们首先要对问题进行阅读与理解,从题目中找出有用的信息。生:老师,我读完问题,知道了题目让我们对奇数和偶数的和做一些探索。我可以把问题表示成这样: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自主探究。师:你们探究的结果如何?是怎样探究的?生1:老师,我们组探究的结论: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我们组是这样探究的:我们随意地找了一些奇数和偶数,把它们加起来看一看,例如3+3=6,1+3=4,2+3=5,3+4=7,5+3=8……通过分析这些例子,总结出了上面的结论。生2:老师,我们组探究的结论: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3、 奇数+奇数=偶数我们组是这样探究的:我们是根据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余0,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依此类推,我们组总结出了上面的结论。生3:老师,我们组通过画图也推出了上面的结论。【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得出了结论,使学生又一次经历探索、发现、归纳、总结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奇数与偶数的和的相关知识,通过我们的探索,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我们要理解这些结论,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结论。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1.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要让学生
4、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探索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主探究的目的是数学方法的掌握和情感体验的获得,使学生通过探索获得“再创造”的体验。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把生活问题引进课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教师贴近生活教数学,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学有用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A类1.在( )里填适当的质数。14=( )+( )+( ) 15=( )+( )+( )10=( )×( ) 30=( )×( )×( )2.填一填。奇数-偶数=(
5、) 偶数-偶数=( ) 奇数-奇数=( )B类1+2+3+4+5+…+100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2、5、7 3、5、7 2、5 2、3、5 2.奇数 偶数 偶数B类偶数教材习题教材第16页练习四4.奇数 偶数 偶数 6.奇数 偶数 7.略----------------------------------------------------------------------------------------------------------------------如何帮孩子学好小学数学?做好这3点1、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兴
6、趣在哪里,注意力就在那里,成就也在那里。对于孩子来说,从小培养数学兴趣,让数学和生活挂钩,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对于孩子来说,喜欢观察是天性,家长可以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用生活的乐趣引导孩子数学的乐趣,如楼层、如门牌数字、如道路两旁的树木排列,让孩子从小就爱上数字,为数学打下基础。另外,家长还可以找一些关于数学的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熟悉数学,爱上数学,这就像很多喜欢玩游戏的同学爱上英语、喜欢上计算机一个道理,当孩子对数学充满了兴趣,那么学好数学也就变的简单。2、巧学数学,打好数学基础我们知道,不管任何学科,打好基础很重要,对于数学同样,对于有条件的家长,可以给孩子报下珠心算、速算的课
7、程,让孩子在数学苦学中享受一丝乐趣,并且,对于咱们一切传统的数学知识,如鸡兔同笼的问题,也可以拿来给孩子当游戏,开发孩子的数学思维,让孩子把学过的知识点通过思考,变成一串的知识链,这样基础就牢靠了。3、巧学活用,让死知识变活知识当孩子的数学基础稳定,那么可以引导孩子针对练习题(可以是作业)灵活变幻,如数字的变幻、顺序的变幻,让孩子面对数学的多种变化中依然知道如何解答,真正让死知识变活知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巧学活用,一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