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课件.ppt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课件.ppt

ID:57234609

大小:8.35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8-04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课件.ppt_第1页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课件.ppt_第2页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课件.ppt_第3页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课件.ppt_第4页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微生物的世界第六组组长:闫宇组员:金泉顾佳媛吴昊林霄娜泥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5121619002顾佳媛目录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机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植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法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大量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因优势的浮游生物颜色不同赤潮&水华荷兰科学家马丁·肖顿认为自然水域中存在水生食物链,如果浮游生物的数量减少或捕食能力降低,将使水藻生长量超过消耗量,平衡被打破,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氮、

2、磷等营养负荷的增加不是导致富营养化的唯一原因,影响浮游生物捕食能力的农药、杀虫剂等有机污染物也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机理该总反应式为在适宜的光照、温度、pH值及营养物质充分的条件下,天然水体中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本身的原生质。(式中微量元素是指镁、锌、钼、钒、硼等元素的化合物)藻类是富营养化的主体,其生长速度直接影响水质的状态。含氮磷的化合物过多排入水体,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引起藻类大量繁殖。目前主要有两种理论:生命周期理论食物链理论106CO2+16NO3-+HPO42-+122H2O+18H++能量+微量元素→C106H263O110N16

3、P1(藻类原生质)+138O2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降低内源性营养物质的负荷实施洗涤剂禁磷制订营养物质排放标准;根据湖泊水环境中氮磷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实施截污工程或引排污染源在农业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改进施肥方式、灌溉制度以及合理种植农作物、推广新型复合肥,控制化肥的使用量保护绿化带集中收集饲养场的家禽粪便1.物理方法工程性措施有底泥疏浚、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以及在底泥表面敷设塑料等。2.化学方法包括凝聚沉降和化学药剂杀藻等。投加化学试剂可使营养物质生成沉淀而沉降,如加入石灰脱氮、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等。3.生物方法利用水生

4、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氮磷营养物及其他污染物进行迁移、转化、降解和代谢。主要通过放养控藻型生物、构建人工湿地、恢复高等水生陆生植物、活性污泥法、固定池法(生物滤池、浸没滤池等)、生物转盘法、流动床法等。不同方法的优劣——物理方法底泥疏浚,包括干湖疏浚和带水疏浚。干湖疏浚是将水抽干,然后使用排干疏浚设备,如推土机和刮泥机等。带水疏浚,要根据污染物的特性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开挖时污染物在水中扩散所形成的二次污染。深层曝气,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采取人工湖底深层曝气来补充氧,使水与底泥界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经常保持有氧状态,有利于抑制底泥磷的释放,并改善水质。成本高!!不同方法的

5、优劣凝聚沉降&化学药剂杀藻受时效、大水域、水体流动性的局限、二次污染人工合成物的使用可能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化学方法不同方法的优劣实质是按照仿生学原理和自然规律,强化自然界本身的恢复与自净能力。其最大特点是投资省,能耗低甚至无能耗,但其工艺操作不方便。微生物处理磷机理较复杂,不仅摄取构成微生物体本身及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磷,而且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在细胞内能积累相当过量的磷。1.植物修复2.微生物修复3.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生物方法植物修复法挺水植物:芦苇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为23.33%,总氮(TN)的去除率为37.39%,总磷(TP)的去除率则达到了

6、46.55%中国莲对TN的去除效果达到了50.18%。浮水植物:凤眼莲对TN、TP、COD的去除效果可分别达到66.26%、25.17%和27.77%沉水植物:金鱼藻在春、秋二季对磷的吸附效率分别为91.75%和92.44%。不利因素:植物的生长周期较短,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强,植物体死亡后需要进行人工收割,否则植物体腐烂后产生的有机物质可能会造成水质的进一步恶化。微生物修复Nagadomi等利用固定化光合细菌(PSB)处理合成废水的研究表明,在48h后,COD、TP、NO3--N、H2S的去除率分别为89%、77%、99%、99.8%;PSB对PO43-和丙酸也有很好

7、的去除效果。Shan等通过研究光合作用细菌(Photosyntheticbacteria)、酵母菌(yeasts)、霉菌(molds)和放线菌(Actinomycetes)的共同作用,得出TN、TP、NH4+-N、COD和浊度的修复率分别达到了77.8%、72.2%、94.2%、60.0%和85.6%,水体中的物种也增加了很多,溶氧大幅增加。比表面积更大,繁殖更快,可用于修复治理种类更多。机理研究不够深入、修复效率不高、需菌量大、低温时修复效果不理想,还有部分菌有致病性或会产生某些有毒有害物质等。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总结目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由于其可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