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234049
大小:1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07
《道德与法制学科特点资料讲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道德与法制学科特点精品文档学科综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新课程标准中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教学建议等作出了详细阐述。在此,结合优秀课例来体悟这门课程的价值追求,揣摩和把握这门课程的教学规律,以让更多的老师从中获益,让我们的课堂走向和谐高效。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
2、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二是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三是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
3、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
4、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二、教学规律课程标准中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定位为“以学生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为基础”。一方面指出品德的主要源泉是儿童已有的生活逻辑和现实生活,明确了品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品德教育应该是一个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辩证过程,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在彼此交融中达到教育
5、臻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品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统一的认知体系。所以在教学和学习中应遵循以下规律:(一)注重生活性,使品德教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本课程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让品德与生活携手并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马路不是游戏场》,教师联系当地交通情况,用一张真实的照片:本校几名学生在一条马路上玩滑
6、板车的情景,导入新课,这样就把学生“放在”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拉近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闯关结束后,又回到了这张照片:如果你是小交警,你怎样劝告他们,让他们离开这里?这就把学生又带回这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他们进行角色体验。学生在调查、交流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明白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这些教学内容都来自学生真实的生活,而只有源于他们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体现了品德教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
7、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二)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标准中提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叶圣陶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些论述都充分告诉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开发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不仅要包括课本内容,还要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时代气息。如《家乡的美景》一课,引入了由牟平区政
8、府统一制作的、牟平境内移动、联通手机用户必用的手机彩铃《山海岛泉河》,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并向全世界循环播放的牟平宣传片《蓝色牟平,一见钟情》,歌曲《养马岛之恋》,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唤起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教师突破了教材局限,根据教学需要和自身特点、学生实际以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