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及解读课件.ppt

战国策及解读课件.ppt

ID:57225200

大小:1.99 MB

页数:56页

时间:2020-08-04

战国策及解读课件.ppt_第1页
战国策及解读课件.ppt_第2页
战国策及解读课件.ppt_第3页
战国策及解读课件.ppt_第4页
战国策及解读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战国策及解读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战国策1、《战国策》产生的背景:“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亦可观。”——刘向《<战国策>书录》“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文心雕龙·论说》2、《战国策》的成书:1)《国策》、《国事》、《事语》、《长书》、《短长》、《修书》等。2)西汉后期,刘向校理群书,得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定其名为《战国策》。3、体例:国别体。4、内容:《战国策》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录了约240年的历史(

2、前460—前220),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之言及他们纵横捭阖的斗争。西汉帛书战国策(一)重士的思想《燕策一》: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走燕”;《齐策四》:王斗“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二、《战国策》思想倾向《秦策一》: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捲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延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而苏秦只不过是位出身于穷门陋巷,

3、贫寒困苦的士人罢了,但他却坐车骑马,行遍天下,在宫廷游说各国诸侯,使国君左右之人杜口不言,天下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人了!书中有屡屡把士与王公贵族加以对比。《齐策四》:齐宣王见颜斶(chù),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愤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楚攻韩,韩派尚靳求救于秦,秦宣太后开口便先谈利,说:“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

4、可使妾少利焉?”(《韩策二》)吕布韦见到在赵为质的秦公子异人,回家便问其父:“耕田之利几倍?”“珠玉之赢几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然后资助异人以投机。(《齐策四》)(二)崇实尚利的观念孟尝君被齐王放逐,门客离他而去,谭石子劝他说:“……理之固然者,富贵则就之,贫贱则去之。此事之必至,理之固然者。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非朝爱市而夕憎之也,求存故往,亡故去。愿君勿怨。”(《齐策四》)《齐策五》记苏秦说齐闵王说:“臣闻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夫后起者借也,而远悠者时也,是以圣人从事,

5、必借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借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借、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苏秦游说齐闵王说:“臣听说率先挑起战争的人必然后患无穷,带头缔结盟约攻打他国的最终陷于孤立。如果后发制人就能有所凭借,顺应时势即可远离仇怨。因此圣贤做事,无不借势而为,顺天而动。借助形势,有利于展开步骤;倚重天时,则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不懂得借势顺天之理,能成就大事的机会实在微乎其微。(三)重“权借”,尚“时势”的思想。1、对人民的力量颇为重视。《冯谖客孟尝君》《齐王问赵威后》(四)进步思想倾向:《齐策四

6、》: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齐使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邹忌讽齐王讷谏》,《触龙说赵太后》,《荆轲刺秦王》。2、对进步性的人物与事件多有歌颂。如《郑袖谗魏美人》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宫室卧具,择其所善而为之。爱之甚于王。王曰:“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

7、。今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3、对统治阶级多有揭露。郑袖知王以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1、夸张渲染,危言耸听,以声势夺人。2、善于引譬设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3、语言精彩传神,描写生动。写作特点:战国策的艺术成就“辩丽横肆,亦

8、文辞之最”。——王觉《题战国策》“其文辩博,有焕洱明,有婉而微,有约而深,太史公之所考本也。”——鲍彪《战国策序》1、善于辩论。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面远世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明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以不察也。——《韩非子·说难》)(一)辩丽横肆的辞令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