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199266
大小:629.50 KB
页数:71页
时间:2020-08-03
《固体光谱学-第二章-反射光谱与光学常数的测量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反射率R与入射光频率ω之间的关系叫做反射光谱,相应地,透过率T与入射光频率ω之间的关系叫做透射光谱。2.1光在固体表、界面上的反射2.1.1单一界面,垂直入射下的反射与透射如图2.1所示,设一束光从折射率为n1,沿着z方向以φ1角度入射到折射率为n2、无限大且均匀的介质上,介质n1和n2之间的界面假设为理想的无厚度界面,并且无界面电荷和电流。入射、反射、透射光的电矢量分别用、和,磁场矢量分别用、和表示。反射系数r和反射率R,透射系数t和透射率T分别定义如下:第二章 反射光谱与光学常数的测量图2.1光在界面上反射与透射示意图II‘I‘矢量k
2、和k’实矢量,k”为复矢量(2.1a)(2.1b)(2.1c)(2.1d)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具有复折射率n=n+iκ的介质上。垂直入射下的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的电场、和与磁场强度、和可以分别表示为(2.2)否则,Z应用矢量r表示利用电场和磁场在界面切线方向连续的边界条件,并且在边界上(z=0),式(2.2)中代表时间和空间的分量都可以约去,因此得到关于振幅的边界条件方程利用电场与磁场振幅之间的关系可以将上述方程改写为,(2.3)(2.4)根据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定义,由式(2.4)得(2.5)当n1=1,n2=n+iκ时,得
3、(2.6)由(2.7)式可以看出:1.以R为参数,可以得到(n,к)关系为二次曲线,即(2.8)它表示一些以为圆心,以2R1/2/(1-R)为半径的一系列半圆,如图2.2所示。(2.7)图2.2不同反射率R下的(n,)图2.对于反常色散区,к>>n,R趋近于1,呈现金属反射性。一些金属的反射光谱如图2.3所示。图2.3某些金属的反射谱设一束光从空气以φ角入射到折射率为n=n+i的各向同性介质上,并且假设无界面电荷和电流,求斜入射下的反射率与透射率。为此将入射光的电矢量分解为垂直于入射面分量和平行于入射面的分量,反射系数与反射率,透射系数与透
4、过率也相应地分成平行(p)分量和垂直(n)分量。此时的反射系数r和透射系数t一般都是复数量,它们的定义如下:2.1.2单一界面,斜入射的反射与透射图2.1光在界面上反射与透射示意图(2.9)利用电场和磁场在界面切向连续以及电位移和磁感应强度在法向连续的边界条件,可以得到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以及反射率和透射率,其表达式为(2.10)tg1=nn11+2=900Rp=0,Tp=1,此时,1为布儒斯特角1=450,则Rp=(Rn)21=0或900,则Rp=Rn设一束光由空气入射到厚度为d的薄膜上,透过第一个界面,穿过薄膜,再透过第二个
5、界面,在另一方向透射出来。光在薄膜中:振幅发生衰减;位相发生变化;在上下表面都发生反射;形成干涉(2nd0)。图2.5表示硅氢合金薄膜的透射光谱。透射率光谱T(ω)在2000cm-1和600cm-1附近出现若干谷,对应于吸收光谱α(ω)中的吸收峰。在不考虑表面反射的情况下,吸收光谱可以简单地从透射光谱得到。2.2薄膜的反射与透射Si-H拉伸振动Si-H弯曲振动Si-H摇摆振动2nd0利用这种干涉效应,可以获得薄膜的折射率n或厚度d。见图2.6,设一束光由空气垂直地入射到厚度为d且各向同性的固体薄膜上,在薄膜的两个界面上发生多次反射和透
6、射,其强度取决于材料的光学性质。结果在薄膜的入射方向会有多次反射的光,而在薄膜背面会有多次透射的光,薄膜的折射率n=n+ik,由空气到界面(12)以及由固体到空气界面(23)的反射系数分别为r12和r23,并且r=r12=-r21,r21=r23。相应的透射系数t12=(1-r12),t23=(1-r23)。一般地说r=r0еiθ为复数,光的第一次反射率R′=r*r=(r0)2。已知,设入射光的电场E在z=0处为1,则光波第一次通过薄膜时其振幅和位相变化为是位相因子,即现在分以下几种情况来讨论。设光垂直入射到厚度为d的厚膜,表面第一次反射率为
7、R′,对于相当厚的薄板,若满足条件2nd>>λ0,总反射率R和总透射率T可以简单地从反射光和透射光强度叠加得到(2.11)(2.12)2.2.1厚膜,考虑多次反射,忽略相位因子当d很大时,有(2.13)利用(1.1)式,可以得到吸收率在弱吸收和弱反射的情况下,吸收率为(2.14)(2.15)*由(2.12)式,若R′和d已知,吸收光谱可直接由透射光谱得到;若R′未知,可以测量两块厚度不同样品的透射光谱来确定吸收系数α(ω)。此时如图2.6所示,考虑反射波和透射波的位相变化,并且光程差2nd≈λ0,计算多次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反射率和透射率。首先
8、计算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叠加后的总反射系数r和总透射系数t,然后求出总反射率R和总透过率T。(2.16)2.2.2.薄膜,考虑干涉效应时的反射和透射光谱对于空气中无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