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doc

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doc

ID:57184273

大小:19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05

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doc_第1页
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doc_第2页
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doc_第3页
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doc_第4页
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贯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加强病原微生物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二、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三、执行人员: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四、操作程序;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微生物的危害评估是生物安全的核心工作,对于保证生物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微生物的危害评估的基本内容,致病性、生物稳定性、传播途径、传染性、地方流行性、实验室的性质和职能、涉及的操作步骤和方法。2.微生物的危害评估的基本用途选择安全防护措施、制定管理规程等。3.微生物的危害评估的基本要求微生物特性、设备利操作程序、实验室相应

2、的管理等。实验研究开始前进行评估,专业人员评估第一节.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主要依据之一:根据病原微生物对个体和群体的感染后可能产生的相对危害程度和相对危害程度/等级划分—危害类别的高低。不同国家病原微生物流行的状况不同,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分类。一.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主要依据1.微生物的致病性致病性越强,导致的疾病越严重,其等级越高。2.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受到当地人群已有的免疫水平、宿主群体的密度和流动、适宜媒介的存在以及环境卫生水平等因素的影响。3.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预

3、防措施措施包括:通过接种疫苗或给与抗血清的防御(被动免疫);卫生措施,例如食品和饮水的卫生;动物宿主或节股功物媒介的控制。4.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措施包括:被动免疫、暴露后接种疫苗以及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化学治疗药物,还应考虑出现耐药菌株的可能性。二.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按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四类危险程度最低,第一类危险程度最高,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对微生物的危害进行分类,评价标准和等级

4、划分与危害0《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基本一致,但危害程度由4级至I级递减。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不同标准微生物危害等级划分与标准我国对具体病原微生物的分类详见卫生部颁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该名录除对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分类标准除进行危害程度分类外,还规定了其不同实验操作的防护水平以及运输的包装要求三.病原微生物危害分类及其对应实验室防护水平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分类是确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但病原微生物危害分类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的关系是相对应而非“等同”的。在确定所从事特定工作的生物安全水平时,应

5、根据危害评估结果来进行专业判断,而不应单纯根据所使用病原微生物所属的某一危害程度分类来机械地确定所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卫生部颁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列出的微生物实验操作应采取的是最低防护水平。第二节.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相关因素在实验室工作中通常应根据危害程度分类。对特定的病原微生物采取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在通过危害评估工作来确立适当的生物安全水平时,除了危害程度分类,还要考虑其它一些因素,应收集与拟进行研究或检测的病原微生物的有关资料以及将进行的相关试验的信息,并作为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主要内容。病原微生物的相关

6、信息的获取:对于病原微生物的相关背景资料可从医学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教科书中获取。危害评估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工作,它必须考虑到科学的最新进展,研究进展资料可从相关专业杂志或网络获取。病原微生物进行危害评估主要因素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数量凡能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都是致病生物,导致发病率高、后果严重的病原微生物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强弱不同,即使同类病原微生物不同菌、毒株也还可以有不同强度的致病力。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低感染剂量就可导致发病,同一微生物感染数量越大,其暴露的潜在后果也越严重。病原微生物对感染个体的致病

7、性与被感染者的体质、免疫状态以及对该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有关。二.暴露的潜在后果暴露以后,后果的轻重取决于病质微生物的致病力和机体的抵抗力,不同属、种、亚种、型的病原微生物,甚至不同株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性各异。同时还取决于所感染病原微物的数量,当大病原微生物装人体时,潜伏期般较短,而病情则较为严重;反之,则潜伏期较长而病情较轻,或不发病。不同个体被传染后,可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最轻的不出现任何症状、最重的发生严重型临床疾病而死亡。对暴露的潜在后果评估,应参考教科书并收集相关资料,突出个体传染过程与结局。个体传染过程与结局:1.隐性感染或

8、不显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2.显性感染或临床传染病3.是否出现个体最严重的结局,发生严重型临床传染病而死亡4.是否出现个体间的传播三.自然传播途径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血液、母婴、虫媒、土壤等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