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学_纤维的细度课件.ppt

纺织材料学_纤维的细度课件.ppt

ID:57172568

大小:275.5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20-08-02

纺织材料学_纤维的细度课件.ppt_第1页
纺织材料学_纤维的细度课件.ppt_第2页
纺织材料学_纤维的细度课件.ppt_第3页
纺织材料学_纤维的细度课件.ppt_第4页
纺织材料学_纤维的细度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纺织材料学_纤维的细度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纺织纤维的形态及基本性质本章知识点1.纤维的细度、长度、长度分布、卷曲及拉伸强度指标的定义2.异形截面纤维的特征与指标。3.纤维细度、长度指标与可纺性及纺织品性能的关系。4.纤维的回潮率、公定回潮率以及吸湿机理,吸湿性对性能的影响。第一节纤维的细度及其分布纤维细度是指纤维粗细的程度。一、纤维的细度表征纤维的细度指标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指标是纤维粗细的指标,一般用纤维的直径和截面积表示,适于圆形纤维。间接指标是以纤维质量或长度确定,即所具有的质量(定长制)或长度(定重制)表示,无截面形态限制。定长制有纤度或称旦数(Den)和线密度或称特数(tex)、分特数(dtex);

2、定重制有公制支数。1.分特数Ndt(dtex)我国法定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简称特,表示千米长的纤维或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而为规范应用于纤维,采用更细的分特(dtex)表达,即万米长的纤维所具有的质量克数,为1/10特。特的计算为:2.旦数ND旦数即旦尼尔数(Denier),较多地用于丝和化纤长丝中,又称纤度。是指9000m长的纤维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即3.公制支数Nm公制支数简称支数,是指在公定回潮率时1g纤维或纱线所具有的长度米(m)数,即4.直径与截面积通过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测直径d和截面积A,常用于羊毛及其他动物毛,圆形化学纤维的细度表

3、达。由于纤维很细,以微米为单位,近似圆形的计算为纤维直径d可用于长丝线密度的计算。设纤维的密度为(g/cm3),则可以看出纤维细度值相同时,其的直径可能不同,即有纤维密度的影响。其间换算为式中,下标1,2表示两种不同的纤维。二、纤维细度不匀指标纤维的细度不匀主要包括二层含义,一是纤维之间的粗细不匀,一是纤维本身沿长度方向上的粗细不匀。以往的表达,较多地关注纤维间的不匀,甚至更严格地说是纤维集合体之间的不匀,因为习惯采用的指标是平均概念的“细度”。纤维如此细小,几乎无人去一段段地切开、称重,完成细度的测量。现代光电和图像分析测量方法提供了对单根纤维间细度(直径)不匀的测量,如光

4、学纤维直径分析仪(OFDA)和激光纤维直径分析仪(SiroLan-LaserScan)。甚至可以测量单根纤维内的直径不匀,即纤维的轮廓,如单纤维分析仪(SIFAN)。远非过去切断称重、气流仪等的测量,只能给出纤维平均细度,无法给出纤维的细度不匀。1.细度不匀的概念(1)对天然纤维天然纤维在生长过程中,因为自然环境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生长的纤维在粗细、形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同一棉包的棉纤维,因胞壁厚度、生长部位的不同而粗细不同;同一根棉纤维还两端细、中段粗并截面形态变化。同一毛包的毛纤维,不仅纤维间因在羊体上的生长部位不同而粗细不同(变异系数达20~35%),而且单纤维因生长季

5、节和营养的影响也会有明显的粗细差异(粗细差异可达3~10),并且有截面形态的变化。蚕丝本身粗细差异在总长度上较为明显,茧外层和内层的丝较细,中间主茧层的丝相比较粗,由于缫丝的合并,均匀性较好。麻纤维的粗细差异更大,不仅单纤维的粗细差异大(变异系数达30~40%),而且工艺纤维因分离的随机性粗细差异更大。应该说对纤维粗细不匀的表征,只有毛做得较好。可能是因为其直径和直径不匀太为重要。棉、麻、丝都未有很好的测量分析。(2)对化学纤维化纤短纤维与天然纤维一样,甚至更糟,很少表达细度不匀。因为一方面其被认为细度均匀性比天然纤维好(一般CVd<10%);另一方面已有的表征方法大多由天然

6、纤维引出,化纤成为附带。但这种情况将随着人们对纤维细度不匀表征技术的发展,会得到改善。化纤长丝的粗细不匀是工业加工中的主控参数,因为其关系到纺丝的连续性及可控性(或称可纺性)和后处理加工的容易性,以及成丝质量。一般CV控制在5%以内,故有专门的测量,如UsterIII型。但大多为长丝束和成品测量。2.细度不匀指标及分布(1)不匀率指标根据细度的定义,细度不匀的指标合理的只能是几何粗细的表达。线密度类指标(间接指标)只能反映纤维集合体的细度总体差异,如气流仪法、切断称重或摇取长度称重法,是纤维团间或纤维段间的不匀。因此,直径不匀是纤维细度不匀的最主要和有效的指标。其包括直径均方

7、差及变异系数CV,以及平均差及平均差系数,这在纱线中使用。(2)纤维间细度不匀的分布可以参照纤维长度分布的原理,表达纤维的细度(直径)不匀,其典型分布曲线为图3-16。纤维的平均直径,变异系数CVd均可求得。图3-16纤维直径分布直方图及分布曲线纤维粗细的不匀会引起纱条不匀。粗纤维易产生刺痒感;细纤维易弯曲缠绕和折钩影响纺纱加工。而纤维内的直径偏细,则可能引起纤维的弱节。所以分布测量就是关注偏粗、偏细纤维的含量,尤其是细节纤维的含量。三、纤维细度及分布的测量方法1.称重与长度的测量称重与长度结合的测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