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163110
大小:2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8-04
《练习答案讲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练习答案精品文档一、1.B2.C3.C【解析】1.【试题分析】A项,“但每一代‘国学’的思想本质是相同的”错,属无中生有。C项,混淆了“新国学”和“新子学”的概念,把二者等同为一体。D项,“它整合了现有的各类学术文化”错,原文是“将整合现有的各类学术文化”,把未然说成已然。【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以“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
2、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A“但每一代‘国学’的思想本质是相同的”错,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2.【试题分析】A项,张冠李戴,依据原文,“以往的主流看法视‘六经,为百术之源,统摄万端”是“以‘六经’为髓,儒学为骨,经、史、子、集为肌肤,外翼全体学术文化”的前提,而“这种架构”较明显地反映了传统经学的思维模式。B项,把未然说成已然,说“应运承载了”错,原文只是说“将应运承载”。D项,说法过于绝对,缺少必要的限制词,原文是说“仿佛没有摆脱”。【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
3、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A,张冠李戴,依据原文,“以往的主流看法视‘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六经,为百术之源,统摄万端”是“以‘六经’为髓,儒学为骨,经、史、子、集为肌肤,外翼全体学术文化”的前提,而“这种架构”较明显地反映了传统经学的思维模式。B项,把未然说成已然,说“应运承载了”错,原文只是说“将应运承载”。D项,说法过于绝对,缺少必要的限制词,原文是说“仿佛没有摆脱”。3.【试题分析】“当前社会正在
4、上演百家合鸣的交响”错,原文是“今后的‘国学’不再是一枝独秀的孤景,而将上演百家合鸣的交响”。【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当前社会正在上演百家合鸣的交响”错,原文是“今后的‘国学’不再是一枝独秀的孤景,而将上演百家合鸣的交响”,属于偷换概念。二、4.C5.A6.C7.(1)攻下汴梁后,大家
5、争相掠夺钱财,惟独沈璋没有参与夺取;只是运载数千卷书回去。(2)沈璋到了那里,召回逃亡的人,赈济收养贫困饥饿的人,收葬野外横陈的死尸。【解析】4.试题分析: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本题可抓住关键词“也”“盖”“故”等进行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本句话的意思为:从容回答说:“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召集流亡的人,安抚现存的百姓,是我沈璋的职责。这些人当初并没有判心,是由于被贼兵胁迫,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招抚
6、他们,他们又回来了。现在想杀了他们,这是杀害投降的人。如果对大家有好处,沈璋死了又有什么遣憾。”本题可据此得出答案。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掌握,需要逐项分析、判断。A项,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业年间”。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6.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招抚张
7、觉是“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之后的亊,而不是担任左谏议大夫时。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1)“平”解释为“攻下”,“赀货”解释为“钱财”,“惟”解释为“只”;(2)“至”解释为“到”,“招复”解释为“召回”,“逋逃”解释为“逃亡”。考点:理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