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南中招语文试卷分析报告.doc

2014河南中招语文试卷分析报告.doc

ID:57101866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02

2014河南中招语文试卷分析报告.doc_第1页
2014河南中招语文试卷分析报告.doc_第2页
2014河南中招语文试卷分析报告.doc_第3页
2014河南中招语文试卷分析报告.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4河南中招语文试卷分析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河南中招语文试卷分析报告杨雪梅一、“积累与运用”第1题C第2题D第3题古诗文默写。第(4)题很有时代感,由去年春晚的一个令人难忘的节目的名字《时间都去哪了》引入,把经典诗词中描写时光的词串联起来,题目出得很美,很妙。出错类型:(1)难写字写错,如“戟”,把右边的“戈”写成“弋”(2)形近字写错,如“冈”写成“岗”,“销”写成“消”(3)同音字写错,如“燕”写成“雁”复习建议:(1)对于难写的字要建立正确的第一印象,并且要多练习。(2)明确字义,就不会把“冈”写成“岗”。(3)明确景物暗含的信息,如“燕”字常代表春天;“雁”常代表秋天、思乡、书信等

2、信息,就不会混淆。第4题名著阅读题对名著内容的考察比往年深入了,只有学生真正读了名著,了解细节,而不仅仅是做了些关于名著的练习题,就能做对做好的。选作《西游记》中孙悟空名号得来缘由的学生,答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好好阅读名著,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使得情节混淆,表述混乱,错误百出;再者,《西游记》情节和得名原因不匹配。0分卷例:两个名号没解释对一个。分析:没好好阅读名著,胡编乱造。1分卷例:要么只举一例,另一例还没有说全对;要么举两例,一错一半对。解释不够准确。2分卷例:要么只说对一例,另一例没有说对;要么举两例,每一例都太过简单。3分卷例:只说对一例,

3、另一例解说不够准确。选作结合情节分析李逵性格的学生,出错原因有以下几种:0分卷例:情节没有展开描述,分析认物性格特征也不准确。1分卷例:没有结合情节分析,且只写出一种性格特点。2分卷例:只写出部分情节,性格特征只写对一种。3分卷例:情节结合较好,得两分,只是性格只谈到一方面。复习建议:(1)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外泛读名著,还要在课堂上精读精彩篇章,4结合中招题型,自主设计问题,深读文本。(2)加强审题训练,不要漏读题意,审错题意。第5小题:逻辑不清,不能结合上下文理解。第6题:主要问题1、主谓结构不完整,容易丢失谓语动词“启动”。2、不能准确理解“说明性文字

4、”,表述成图形寓意、图形含义;审题不清,层次结构不清晰,不按照总分的结构方式和一定的说明顺序进行说明。(1)拟写标题:指意不明不得分(2)说明宣传画1分卷例:只介绍了电影胶带的形状、形象。没采用总分结构,没有总体介绍画面的概括性语句,没有介绍大小两种文字,没有说明顺序。不审题,没要求解说寓意,解说了也是做了无用功。2分卷例表述中元素不全,不准确。3分卷例缺少总体介绍画面的概括性语句。复习建议:(1)多找时政文段,训练学生命题能力,学生拟题后,可以和原题比对一下,看看谁定的好,好在哪里。(2)加强审题训练,不要审错题意。看清楚题目是要求说明画面内容,还是写

5、出寓意。(3)平时多训练写作片段,学会有顺序的介绍事物或画面。三、古诗文阅读试题15题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16题把语段(一)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常见错误:(1)把“秋”译成“秋天”、“季节”。(2)把“信”译成“写信”,把“汉室”译成“卧室”,不理解全句意思。(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分卷只解释了关键词(2)愿陛下亲之信,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矣。1分卷只解释了关键词,全句意思不对。417题语段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常见错误:“为什么”这一问答题时照抄原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答不

6、出三条建议之间的关系。1分卷例只答出第一问。2分卷例回答不全面。18题同样是劝谏君王,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常见错误:将诸葛亮和魏郑公二者的劝谏艺术混淆、答反。小结古文阅读:古文选择诸葛亮的《出师表》和《容斋随笔》进行比较阅读。共设置四道题,包括一词多义,古文翻译,内容理解和表现手法四个方面的考察。从具体设题内容看,涉及到课外的考察,尽在最后一题出现,而且只是一个比较,问诸葛亮和魏征的劝谏艺术有何不同,难度不大,其他题,均是《出师表》.课内基础内容,难度不大。就学生做题和得分情况看,有以下几个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古文中常见的词语没有

7、掌握,比如第15题中的“遗”,“喻”。在抽查的100份出错的试卷中,有56个人选择B项(考察“喻”的理解),有42份选择A项(考察“遗”的理解)。在对句子的翻译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理解“秋”“诚”,出现了“这座城市的危机存亡在秋天”的翻译。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对内容的理解的考察题上。诸葛亮的三条建议,是文章的基础内容,三者的关系也是基础要点,可是学生仍有人出现别的回答。2、迁移能力不够课外阅读因为有较充分的课下注释,理解起来难度不大,没有出翻译题,出的是表现手法的理解。诸葛亮的忠言直谏和魏征的以事取譬,委婉含蓄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8、,邹忌的劝谏艺术和魏征一致,学生如果有较好的理解和迁移能力,这样的题,还是很简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