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doc

应用化学专业.doc

ID:57098961

大小:29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02

应用化学专业.doc_第1页
应用化学专业.doc_第2页
应用化学专业.doc_第3页
应用化学专业.doc_第4页
应用化学专业.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用化学专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建筑材料为特色,开展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功能材料、材料物理、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四川省材料学科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下设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三个专业方向)、材料物理和应用化学三个重点批次招生本科专业及功能材料本科专业,均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应用化学为四川省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物理专业为学校首批品牌专业。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

2、工程博士点授权学科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化学(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工程、生物化工等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化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为校级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1年设立为“四川省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生物质

3、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南科技大学化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39个,研究所(中心)6个,联合实验室7个。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7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36人,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博士生导师3人,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8人(49.6%),具有硕士

4、学位的54人(39.4%)。学院外聘教授93人,其中两院院士5人。学院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稳定和密切的合作关系。近三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3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973预研项目、国防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3项),累计立项经费达到1亿元;共发表学术论文644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55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共65项,获授权专利43项;各级成果鉴定1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6项。

5、学院历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拔尖人才培养,注重激发思维、拓宽视野、培养能力。学院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化学实验教学团队)、校级教学团队1个(无机非金属材料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品牌课程14门。二十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5000余名材料、化学化工类本科、硕士毕业生,很多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骨干、大学教授、设计研究院领导和全国劳模等,在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建材、化学化工等行业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产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院本科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本科生考研录取率一直维持在20%左右。企业在学院设立了“上海

6、中技奖学金”、“上海中技创新基金”、“峨胜奖学金”、“峨胜科技活动基金”、“启林奖学金”、“格雷斯奖学金”、“中物材料奖学金”、“CPIC奖学金”、“徳滨低碳建材奖学金”、“重庆润江江涛助学金”、“校友奖学金”和“重庆润江环保创新基金”等多项专项奖学金和大学生创新基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予以奖励和资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No.专业名称基本学制总学分授予学位开始招生年份1材料科学与工程四年170工学学士1983年2材料物理四年170理学学士1989年3应用化学四年170工学学士2003年4功能材料四年170工学学士2012年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负责

7、人:霍冀川分管院长:霍冀川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玉香一、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170,允许学习年限为3-6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厚基础、重特色、高素质、强能力,具有创新潜能和协作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能在精细化工、建筑材料、国防军工、生物化工、环境、医药、食品等领域从事工艺设计、产品分析检测、生产控制、科技管理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工作,或者在大中专院校从事教学工作。三、培养规格及要求本专业学生在牢固掌握外语、数学、物理、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化学化工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