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实验报告.doc

“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实验报告.doc

ID:57088372

大小:18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8-01

“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实验报告.doc_第1页
“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实验报告.doc_第2页
“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实验报告.doc_第3页
“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实验报告.doc_第4页
“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实验报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实验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RLC正弦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研究RC、RL、RLC并联电路及对其参数的测量2.熟悉新示波器和函数信号发生器3.学会对测量二、实验仪器1.示波器一台2.10μF的电容一个4.1kΩ的电阻一个5.信号发生器一个6.导线若干7.面包板一个8.10mH的电感一个三、实验内容1、在面包板上搭接R、L、C的并联电路 电路参数:R=1K、L=10mH、C=0.1uF,正弦波Vpp=5V、f=1KHz 2、将R、L并联,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和相位差,计算电路的功率因素。 3、将R、C并联,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和相位差,计算电路的

2、功率因素。 4、将R、L、C并联,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和相位差,由相位差分析负载性质。计算功率因素。 四、实验原理1.正弦交流的的三要素2.电路参数在正弦交流电路的负载中,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电阻器、电感器或电容器,也可由它们相互组合(这里仅采用串联组合方式,如右图所示)。电路里元件的阻抗特性为当采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和有功功率表对电路测量时(简称三表法),可用下列计算公式来表述、、相互之间的关系:负载阻抗的模;负载回路的等效电阻;负载回路的等效电抗;功率因数;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当>0时,电压超前电流;当<0时,电压滞后电流。3.矢量关系电

3、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是两个矢量。在直流电路中它们之间的相差只存在两种状态,描述或计算时就采用加上符号(同相为正“+”、反相为“﹣”)的形式。在交流电路中它们之间的相差是处于之间的任一状态,描述或计算时就采用复数(模及相角)的形式。基尔霍夫定律不仅在直流电路里成立(),在交流电路里也成立在交流电路里有。对于右图可列出回路方程:;对于图4.1-3可列出节点方程:。五、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1、将R、L并联,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和相位差,计算电路的功率因素。(1)电路图:(2)根据电路图在面包板上组搭建响应电路,选择电路参数为R1=1K,R2=47Ω,

4、L=10mH及f=1kHz,Vpp=5v的方波(电路图的参数为在实验室中实际测得的值)(3)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由于实验时图形保存的问题,所以只能仿真)(4)李萨如图形:(5)数据测量表:电阻与电感并联测量值Vmax(mV)Vmin(mV)△V(V)△Y1950-9501.90△Y2650-6501.302、将R、C并联,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和相位差,计算电路的功率因素。 (1)电路图:(2)根据电路图在面包板上组搭建响应电路,选择电路参数为R1=1K,R2=47Ω,L=10mH及f=1kHz,Vpp=5v的方波(电路图的参数为在实验室中实

5、际测得的值)(3)用示波器观察波形(4)李萨如图形:(5)数据测量表:电阻与电容并联测量值Vmax(mV)Vmin(mV)△V(V)△Y11190-11902.38△Y2430-4300.863、将R、L、C并联,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和相位差,由相位差分析负载性质。计算功率因素。 (1)电路图:(2)根据电路图在面包板上组搭建响应电路,选择电路参数为R1=1K,R2=47Ω,L=10mH及f=1kHz,Vpp=5v的方波(电路图的参数为在实验室中实际测得的值)(3)用示波器观察波形(4)李萨如图形:(5)数据测量表:电阻、电容和电感并联(

6、垂直方向)测量值Vmax(mV)Vmin(mV)△V(V)△Y11130-11102.26△Y2390-4500.83电阻、电容和电感并联(水平方向)测量值Vmax(mV)Vmin(mV)△V(V)△X11390-14202.81△X2477-5731.054.数据分析:由公式Φ=arcsin(△Y2/△Y1)可以计算得到功率因素角Φ,也就可以得到功率因素cosΦ则当:(1)电阻与电感并联时,功率因素角Φ=arcsin(1.30/1.90)=43.17功率因素cosΦ=cos43.17=0.729(2电阻与电容并联时,功率因素角Φ=arc

7、sin(-0.76/-2.36)=18.79功率因素cosΦ=cos18.79=0.947(3电阻与电感、电容并联时,在垂直方向分析:功率因素角Φ1=arcsin(0.86/2.38)=21.18功率因素cosΦ1=cos21.18=0.93在水平方向分析:功率因素角Φ2=arcsin(1.05/2.81)=21.94功率因素cosΦ2=cos20.94=0.93在考虑误差的情况下,可认为Φ1和Φ2大致相等。六、实验心得和简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