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066763
大小:1.29 M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31
《国内外乡村旅游案例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案例借鉴1案例链接一:荷兰中代尔夫兰城郊案例SPATIALSTRATEGY-CasestudyofMiddenDelfland紧凑的乡中心区的开敞空村聚集区间疗养休闲的边界区生态自然景观区荷兰南部省份的开敞空间布局荷兰南部中代尔夫兰地区案例赏析-荷兰南部省份的郊野乡村景观(浅绿)为提升大都-一个为城市发展区围绕的中心农业地带,一个边界赋予了自然与‘’市(浅灰)周边的生活品质游憩功能的地带,一个为城乡提高可达性的城郊地带。案例借鉴2案例分析要点一:生态农业与旅游开发ABC-本土景观的保护和延续,生态自-生态旅游的引进(家庭旅馆,-教育功能与健康策划的然的延续依赖:露营)引入•规
2、划政策,法律法规明确指-休闲产业及绿道的引进(漫出,禁止大规模发展步,骑行,水上运动)•公众宣传下的私人资金投入-创业(零售,集市)-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换案例借鉴3案例分析要点二:可持续发展——LEED论证下的旅游发展规划回归自然的概念:•本土动植物保护•保护自然环境•缩减道路尺度•厨房和蔬菜废弃物混合处理高效用水•雨水搜集灌溉高效能源•水资源节能型冷热循环建筑就地取材•90%建筑用材从周边800公里半径内取得案例链接2: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高家堂村位于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山川乡境内,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
3、、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高家堂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以生态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提升了环境品位。"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充分利用本地特色竹资源,发展和提升笋竹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布局。同时搞好竹产品开发,提高经济收益。配套建设了休闲健身公园、观景亭、生态文化长廊等。新建林道5.2公里,极大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积极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流通方面的服务。同时积极鼓励农户进行竹林培育、生态养殖、开办农家乐,并将这三块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农村体验与休闲度假相结合。案例借鉴:
4、上垌村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采用生态保护型模式,发展生态旅游。案例链接3: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三坪村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三平风景区所在地,该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086人,2012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5元。三坪村全村共有山地60360亩,毛竹18000亩,种植蜜柚12500亩,耕地2190亩。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充分发挥森林、竹林等林地资源优势,采用"林药模式"打造金线莲、铁皮石斛、蕨菜种植基地,以玫瑰园建设带动花卉产业发展,壮大兰花种植基地,做大做强现代高效
5、农业。整合资源,建立千亩柚园、万亩竹海、玫瑰花海等特色观光旅游,构建观光旅游示范点。加强投资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改善当地村民居住环境,提升景区周边环境品位。案例借鉴:在农业主产区,以发展农业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率高,采用高效农业型模式,发挥当地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带动经济发展。案例链接4:韩国美丽乡村概况:1960年代,韩国刚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期;1970年,政府在财政短缺下倡导“新村运动”,采取设施建设与公民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国民精神。韩国新村运动可分为三个时期:1970-1980年为启动推进阶段,目标是
6、改善落后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类似于日本50-60年代的新村建设;1981-1990年为充实提高阶段,目标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类似于日本70年代的新村建设;1991年至今为自我完善的稳定发展阶段,以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类似于日本80年代后的“造村运动”。案例借鉴:激发农民自主精神,推动农民广泛自主建设,以低财政投入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产业振兴。建立服务农村的全民参与专职机构。在合理确定村庄等级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指导、梯度提升。人力资源建设与评价激励机制相结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