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较全)课件.ppt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较全)课件.ppt

ID:57039828

大小:1.33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7-27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较全)课件.ppt_第1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较全)课件.ppt_第2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较全)课件.ppt_第3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较全)课件.ppt_第4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较全)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较全)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讲地球与地图1、纬线2、南纬、北纬3、南、北半球4、经线5、东经、西经6、东、西半球地球的大小和形状2.地球的形状:6378km6357千米6371km4万千米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三轴椭球体。1.大小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纬线经线定义形状长度作用3.纬线和经线: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自成圆圈半圆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成点长度相等指示东西方向指示南北方向(1)经度的判断①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

2、渐增大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如下图所示:②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经度性质相反,经度和是180°。(2)纬度的判断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0°:30°:60°:90°:23°26′:66°34′:(3).特殊纬线极圈,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低中纬度分界线。高、中纬度分界线;长度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回归线,热带和温带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0°:180°:20°W:160°E:(4)特殊经线

3、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1)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5.经纬网的应用30°10°70°90°图中经度为(东西),理由:。纬度为(南北)纬,理由:。(2).确定方向①位于同一条纬线或同一条经线上两点的方位a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b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30°N10°N90°E120°E°°°ADCB②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

4、,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a南北方向的判定。b东西方向的判定。根据纬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经度差异)确定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的,判断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劣弧定向法强化专练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所属的半球是,B点与A点之间的距离为。(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所属的半球是。(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所属的半球是,F点在E点的方向。(4)图中A点在C点的方向,E点在C点的方向。三、两地间最

5、短距离的走法1、同在一条经线上:ABA到B的最短距离走向是向方向正南一、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2、方向3、图例和注记表示方法:(1)数字式:如1:500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000厘米(化成千米为5千米)。(2)线段式:(3)文字式:有文字说明,如: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0100200300400千米重难点突破1:地图上的比例尺1、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方向:一般指向北方3、按经纬网:(1)经度相同的为正

6、南、正北关系。纬度相同的为正东、正西关系。(2)经纬度均不同的做如下判断:首先经度差要小于180°,然后判断南北,确定东西。NN重难点突破2:地图上的方向一、不同地形等高线特征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降低盆地洼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四周高中间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降低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从山顶到山麓凸出的高耸部分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叫集水线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相邻两个

7、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峭壁(陡崖)多条等高线汇合重叠在一线近于垂直的山坡称陡崖平原等高线稀疏,值小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平坦丘陵类似山地,值小海拔在200~500米,起伏小与山地类似,以数值进行区分二、判断5大地形类型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丘陵:海拔200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线弯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高原:海拔高度大(>1000米),相对高度小,

8、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