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换理论课件.ppt

社会交换理论课件.ppt

ID:57023523

大小:48.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7-26

社会交换理论课件.ppt_第1页
社会交换理论课件.ppt_第2页
社会交换理论课件.ppt_第3页
社会交换理论课件.ppt_第4页
社会交换理论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交换理论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是美国当代社会学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不同,它的重点是研究人际关系中的交换现象。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乔治·霍曼斯和彼得·布劳,此外,艾默森和怀特海等人也对该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一、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社会学界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引进和介绍欧洲的社会学理论,二是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研究,其中,芝加哥学派对城市问题的研究闻名于世。第一节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 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二、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思想根源社会交换理论思想主要来源于古典政治

2、经济学、人类学和行为心理学三个方面。早期社会学家重视交换研究的只有齐美尔,齐美尔认为个人加入团体的动机是为了追求个人目标的实现,个人之间存在着一种互惠的交换模式。(一)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交换思想社会学和经济学一样都研究通过相互行为而实现欲望满足的问题。(二)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人类学家对初民社会经济行为的研究也为当代交换理论提供了主题与范畴。(三)行为心理学和交换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的自然科学,它以刺激—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原则。乔治·霍曼斯是社会交换理论的创始人。1910年他出生在美国东部的波士顿。早年在哈佛大学读书

3、,学习英国文学,业余时间曾搞过诗歌创作。第二节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一、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概念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借用了行为心理学的许多概念。他在早期《人类群体》一书中使用的概念,如活动、情感和相互交往,可以作为描述性的术语在交换论中出现。二、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一)成功命题(二)刺激命题(三)价值命题(四)剥夺与满足命题(五)攻击与赞同命题(六)理性命题三、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实际意义霍曼斯的交换理论是以经济交易论和行为心理学为基础,探讨人类社会行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他认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四、霍曼斯的理

4、论缺陷(一)心理还原主义霍曼斯把一切社会行为都归结为简单的心理行为。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出发,他认为人的行为只是为了获得某种心理上的满足,而且可以利用这些行为命题解释更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二)关于人的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的批评霍曼斯把经济学中“经济人”概念引入社会学理论,认为个人在人际交往时,总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他把这种行为称作精于计算的理性行为。(三)理论命题中同义反复的错误由于霍曼斯的一些基本概念是相互定义的,因此导致他的有些理论命题犯了同义反复的逻辑错误。彼得·布劳是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1918年2月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后移

5、居美国。早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州的艾姆赫斯特学院,获学士学位。第三节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理论一、布劳的理论目标布劳的交换理论与霍曼斯的理论之间在研究重点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在布劳看来,霍曼斯关于所有社会现象的解释都植根于心理学原理的看法未免过于极端。二、关于社会交换的基本概念与霍曼斯把一切社会活动都看成是交换行为不同,布劳把交换理解为特定类型的交往。三、基本交换过程与霍曼斯集中分析抽象的交换原理的做法不同,布劳在确立了交换概念之后,马上把注意力集中于分析基本的交换过程,即社会交换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形态上。(一)吸引与竞争社会交换始于“社会

6、吸引”。当行动者互相发现对方拥有自己所需的社会资源,而又确信对方愿意提供这种资源时,他们之间就产生了相互吸引。相互吸引是刺激人们进行交换的前提条件。(二)分化竞争的每一步结果都推动着群体内部结构的分化:那些拥有相对丰富的社会资源,或者拥有为其他成员所需的稀有资源的人在群体中获得了较高的交换地位,他们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因此能从多数人那里获得回报。(三)整合与冲突权力分化最终根源于交换各方所拥有的资源不平衡,各个交换者经过反复的交往、互动将这种不平衡以权力等级结构的形式固定下来。权力结构一经确立,就会对进一步的交往产生影响,布劳将这种

7、影响概括为整合与冲突两种倾向。四、宏观交换观点虽然布劳认为在微观和宏观领域中,起作用的是同样一些交换过程,但他承认宏观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无法还原于微观过程的突生性质。(一)共享价值观宏观交换网络不仅包括人际互动,还包括群体和组织间的交往,不仅包括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还包括间接的、时空间隔较大的交往过程。(二)制度化布劳通过制度化概念阐明了宏观交换关系的结构化过程。他认为,尽管共享价值观为宏观交换关系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但要真正使这一关系结构化,即维持一种稳定的宏观交换关系模式,还需要制度化过程。一、本章要点1、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

8、后期,开始普遍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反对把个人只作为群体组成部分,提出了社会个体行动者的概念。由此,便产生了用交换的观点研究人与人关系的理论。2、交换理论产生的思想根源。(1)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交换思想,社会交换论借用了许多经济学上的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