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979849
大小:1.64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7-25
《地理七下《东南亚》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东南亚流坡坞镇曹集中学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2、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河口三角洲的分布,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3、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学习目标岛半南中马 来 群 岛马来半岛南海中国②③④⑤①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研习要点一:位置和范围1、读图完成P34页活动题1、3题。东南亚地理位置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读图思考】2、请你说一说,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洲和两个大洋之间?
2、“十字路口”: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3、在地球的“五带”中东南亚属于哪一个带?北回归线(23.5°N)赤道(0°)10°S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大洋洲峡海甲六马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读图思考】马六甲海峡航线图4、读图、阅读课文,完成第37页的活动题1、2。(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浅滩暗礁不多,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合作探究】东南亚政区南越挝老柬埔寨国泰缅甸新加坡西来亚马亚来西马印 度 尼 西 亚菲律宾文莱中国5、读图完成第36页活动题
3、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自主探究】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研习要点二:地形和河流1.读图、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中南半岛、马来群岛的地形特点。湄公河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图湄公河三角洲示意图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2、湄公河的上游和下游各是什么地形?为什么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上游:山地;下游:平原;湄公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思考讨论】“V"型谷湄公河景观湄公河三角洲3、阅读课文,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各属于哪种气候?有什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12马来群岛的火山菲律宾的火山【思考探究】(东南亚
4、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之间,地壳不稳定。)4、你能运用板块构造的知识,说出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吗?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火山下的农业生产菲律宾梯田印度尼西亚火山下的梯田5、人们为什么冒险在火山周围居住、耕种?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合作探究】火山灰火山喷出的火山灰是天然肥料,利于农作物生长。而多数火山喷发是百年不遇的事。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火山奇观第一节东南亚一、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二、地理位置:1、热带2、“十字路口”: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马六甲海峡三、自然环境地区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
5、征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大多自北向南流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全年高温多雨河流湍急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学习回顾】读图大洲:A____B____C____海峡或海洋:⑴——⑵——⑶——ABC⑴⑵⑶【快速抢答】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一个中国农民打算在泰国承包200亩土地种植优质香稻。根据当地的气候,你能告诉他在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吗?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播种,旱季收获。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请你帮忙一位旅客准备去新加坡旅游,旅行社的负责人要求他带好雨具、驱风油和一些凉茶冲剂,这位旅客感到纳闷,你
6、能从气候特点上给他满意的答复吗?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旅游答疑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1、革命前辈陈毅同志1957年做了一首诗送给他的一位外国朋友,这首诗是:“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请根据诗的内容说明这位友人家住何处?咱们一起来探究2、19世纪中期以后,我国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的渔民,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南洋”(今天的东南亚),当时这些渔民乘帆船出行,请问他们在什么季节出行最适宜?为什么?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冬季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600年前,明朝郑和曾经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多次远航,并数次
7、到达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的一些国家。探讨一下,郑和出发和返回的时间与亚洲的季风气候有什么关系?课外探究“花园城市”—新加坡1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2.稻米是主要食物3.著名矿产。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研习要点三:富饶的物产橡胶油棕蕉麻稻田东南亚地形思考东南亚人口分布有何特点?1、人口分布: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及沿海平原。2、人口稠密。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研习要点四:海外华人最大的聚居地华人与华侨国家华人人口数占全国比重新加坡240万77%泰国600万11%越南96万1.3%印度尼西亚600万3.5%马来西亚5
8、60万25%菲律宾140万2%柬埔寨303%文莱5万18%缅甸90万2%——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居住在外国的中国人,但已经取得所居住国的国籍,称之为华人。华侨:居住在外国的中国人,还保留着中国的国籍,称之为华侨。本课结束,再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