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976049
大小:54.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7-25
《台风的形成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颱風的形成編製者:賀芝庭老師颱風生成的原因颱風是由熱帶大氣內的擾動發展而來的。熱帶海洋受到強烈陽光的照射,海水容易蒸發,使得海面上的空氣又暖又濕。這樣的空氣比較輕,容易上升發展成為雨雲,形成低氣壓區。暖空氣上升的同時,周圍較冷的空氣會流過來補充,因此產生了風。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風會偏轉而產生旋渦,如果海面上旺盛的對流作用持續進行,雨雲的範圍會不斷擴大,四周的空氣也加速向旋渦中心流入,使得氣壓愈來愈低,風速也變得愈來愈快,當氣旋中心附近的風速超過每秒17.2公尺(相當於8級風)以上,就稱為颱風。在北半球的颱風,其近地面的風,以颱風中心為中心作逆時針方向轉動,在南半球作順時針方
2、向轉動。熱帶氣旋形成條件:1、熱帶暖洋面--海溫大於26以上。2、低層要先存在一低壓擾動3、生成位置在近赤道地區4、整個對流層垂直風切要小---此條件可使水汽因對流凝結所釋出的熱量,始終在加熱有限範圍內的同一氣柱,而使之很快形成暖中心結構。熱帶氣旋形成過程:熱帶洋面因受太陽直射使得海溫升高,海水蒸發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濕度大,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近赤道附近地區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發生對流作用,其中水汽上升凝結所釋放出熱量,更有助於空氣的上升運動,同時週圍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循還不已,終必使整個氣柱皆為溫
3、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的空氣,這就是所謂的熱帶低壓。熱帶氣旋為何颱風容易出現在夏季?在夏季,太陽直射區域北移,致使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來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更迫擠此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方向不同,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旋渦。颱風結構(1)颱風眼(2)雲牆(eyewall)或渦旋風雨區:雲牆是由一堆高聳積雨雲密集環繞在颱風中心的雲帶,雲頂的高度可高出海平面15公里以上。在此之區域內,可發現到強風豪雨,是風速吹襲最猛烈的區域。(3)螺旋雲雨帶(spiralrainband)或外圍大風區:由一排排的層積雲或積雲由外旋流進入
4、向颱風中心,這裡的風速雖然不如雲牆區內猛烈,但風力仍然很大。颱風的命名在西元1947年以前,颱風並無名字,而是按照每年發生順序依序編號,但是如果同時有多個颱風發生時,容易發生混淆,為了避免此類事情發生,自西元1947年開始由美軍駐關島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簡稱JTWC)統一命名,當達到颱風強度者,給予命名。名稱採用溫柔可愛女性名字命名,以英文字母順序排列,除了Q、U、X、Y、Z等字母開頭之外,每組有21個分為四組,共有84個名字,以颱風形成先後順序取名。第一組用完後接著第二組依此類推,當第四組用完再由第一組開始使用。颱風的命名2而南半球形成的颱風,以男性的名字來命名。到了西
5、元1978年,受到女權運動組織抗議的影響,於次年(西元1979年)改為男女名字相間隔排列方式,命名颱風的名稱同樣以英文字母為順序,分四組,每組仍為21個字母,共84個,依序輪流使用。在西元1990年再度修改為每組23個男、女名自相間排列共四組,除英文字母Q、U、X字母開頭之外,總計有92個名字在使用。到了西元1996年又重新更換颱風名稱,男女名稱混排,每組仍然23個分四組,共92個名稱。颱風的命名3自西元2000年元月一日開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颱風又有重大的改變,颱風名稱將由現行4組92個名字全部更換,編列為140個,共分5組,每組28個,這些名字是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
6、國家或地區,14個颱風委員會成員所提供(每個成員提供10個)。此名稱將由設於日本東京隸屬世界氣象組織之區域專業氣象中心(RSMC)負責依排定之順序統一命名。颱風的名字不限於人名,有動植物的名稱也有星座的名稱,甚至神話中的人物角色等等都包括在內。至於各國(或地區)轄區內部之颱風報導是否使用這些颱風名稱,則由各國(或地區)自行決定。颱風強度劃分表颱風強度中心附近最大風速颱風代號每秒公尺風力級數輕度颱風17.2~32.68~11中度颱風32.7~50.912~15強烈颱風51.0以上16以上颱風的路徑颱風的進行方向,一般都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環流所導引,因此在太平洋上多以偏西路徑移
7、動,但到達台灣或菲律賓附近時,已在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邊緣,故路徑變化多端。根據中央氣象局統計西元1897年-1996年侵襲台灣的路徑分成七類,如圖六所示,分別是:(1)通過臺灣北部及北部海面向西或西北進行者,共92次,占26%。(2)通過中部向西或西北進行者有46次,占13%。(3)通過南部及南部海上向西或西北進行者有110次,占32%。(4)沿東岸或東部海面北上者,有43次,占12%。(5)沿西岸或臺灣海峽北上者,有19次,占6%。(6)通過中南部再向東北出海者計24次,占7%。(7)路徑特殊不能併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