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975253
大小:50.0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30
《表格格式教学方案设计实用模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科名称]教学设计课例名称财政收入与支出和财政的巨大作用学科政治教学对象高一设计者:吴开锦课时第一课时学号:6一、教材容分析本章主要讲了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以及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种类和。目的是通过此次学习,让学生关心和支持我国的财政工作。二、学科课程标准(与此课教学相关的课程标准)(1)识记财政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2)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的巨大作用(3)了解财政的预算、决算三、学生学习起点分析1.预备知识:初中有学习财政的知识,但是不是很全面,没有系统地学习过。2.对所学容的学习态度:学生对于财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有兴趣。3.信息技术应用
2、水平:一般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财政的预算、决算(2)识记财政、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的巨大作用(4)尽量让每个同学了解有关于财政方面的知识,理解财政对我们生活的巨大作用,关心和支持我国的财政工作。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政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和财政支出的巨大作用教学难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通过介绍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和三峡等工程成功,来引出财政在巨大工程中的身影,以此来导入新课。2、结合课本的知识和案例引入财政、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和财政支出的巨大作用3、
3、进行探究讨论财政盈余对经济发展有利,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不利。和怎样正确看待这一观点?4、进行课堂小结和当堂训练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让每个同学提前去预习财政这一章的知识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八、教学过程(可根据需要添加表格的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课件引入,初步感知课件展示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和三峡等工程插图。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2这些工程是谁出资建设的?资金又是哪里来的?3看来同学们都有认真预习今天课程看课件展示的图片1、回答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和三峡等工程插图2通过国家的财政进行拨款来建设通过图片和问题来导入今天的课程
4、。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二、结合课本的知识和案例进行教学1、什么是财政?2、国家预算和国家结算有什么不同?3、什么是财政收入?它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4、你认为应该如何增加财政收入?5、什么是财政支出?它具体用它哪些方面?6、你认为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应该怎样才算合理?阅读课本,认真听老师分析和讲授本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加深预习理解的知识点和解决预习时不理解的难点。通过课上教师的教授,使同学们了解财政的预算、决算,识记财政、政
5、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的巨大作用。三、进行探究讨论提出问题:财政盈余对经济发展有利,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不利。和怎样正确看待这一观点?同学们进行热烈地讨论,和教师进行讨论大家经过讨论,得到统一的结论:财政盈余意味着财政支出有充足的保障,对经济发展有利;但如果盈余过多,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也会对经济发展不利。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但如果赤字被控制在一定围,也会对经济发展有利。因此,不能简单的认为“财政盈余对经济发展有利,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不利。四、进行课堂小结和当堂训练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总结,
6、并且进行当堂训练,对课堂训练中错误比较多的问题进行讲解跟着教师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总结,并且完成训练巩固知识点和进行强化训练开始教学流程图导入交流回答PPT展示巨大的财政工程图片·学生交流回答与互动财政盈余对经济发展有利,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不利。和怎样正确看待这一观点?进行探究讨论(1)了解财政的预算、决算(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的巨大作用(2)识记财政、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结合课本的知识和案例进行教学当堂训练课堂小结进行课堂小结和当堂训练总结概括讲解和分析错误正确完成九、学生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夺星评价。十、教学反思可
7、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互相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手段和方式。1.学生参与活动的认识和态度,学生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的能力2.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收获和体验。3.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4.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变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