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方案课件.ppt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方案课件.ppt

ID:56974764

大小:13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7-25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方案课件.ppt_第1页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方案课件.ppt_第2页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方案课件.ppt_第3页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方案课件.ppt_第4页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方案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方案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一)材料信息整合要注意:(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读题要做到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非选择题的结构一般包括材料和设问。答题过程中要在仔细审题后,有效整合材料中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有条理的答题。定向词分类定向词暗含答案来源根据材料分析/总结/归纳/概括找—提炼-用历史语言,不要照抄材料教材材料+教材设问间的递进关系答案肯定在设问间递进关系中,根据前面的设问和答案得出认识和结论答案一定在教材和材料中,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结合

2、点答案肯定在教材中,材料只不过是个引题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问不受教材束缚公式一、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根据材料回答/指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一、读——是解答的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1.先读问题,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

3、、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 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②读懂、读透材料2.注意审准设问。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只语。38.(

4、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5、—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分)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8分)38.(

6、26分)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主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5.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为认具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7、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轲《孟子·告子上》材料二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苟况《苟子·性恶》材料三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材料四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

8、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